其他频道: P2P / 其他 /
又一家“个人系”公募诞生!

6月12日,《华夏时报》记者通过证监会行政许可信息了解到,汇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汇泉基金”)设立已获核准。 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其中杨宇、梁永强、初冬等三位自然人股东分别持股55.3%、30%、4.9%,上海澹泉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上海沛泉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等两个员工持股平台各持有4.9%的股权。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继首家“个人系”公募基金公司泓德基金2015年成立后,由专业人士发起设立的“个人系”公募经历了5年的发展历程,汇泉基金是继今年3月兴华基金获批以来,年内获批的第二家“个人系”公募基金公司。

“‘个人系’公募的优势在于制度灵活、激励机制和利益捆绑到位,但是随着‘个人系’公募的进一步扩容以及‘马太效应’的加剧,‘个人系’公募的差距越发明显,近20家公司已经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态势,2018年获批8家”个人系“公募,2019年仅获批1家。不过今年已经有两家获批了,今年‘个人系’公募的审批有望加速。”6月12日,上海某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个人系”公募渐成潮流

2013年底,《国务院关于管理公开募集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有关问题的批复》规定自然人可以成为基金公司的主要股东(一般指持股25%以上)或持股5%以上的非主要股东,明确支持专业人士成立或持股公募。

记者梳理发现,“个人系”公募在业内渐成潮流。

2015年3月,泓德基金在北京成立,成为国内首家由专业人士发起设立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2016年4月,国内首家全自然人股东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汇安基金获批成立;在汇安基金获批一年之后,2017年6月到9月,东方阿尔法、合煦智远、恒越等三家个人系公募基金公司接连获批。其中,东方阿尔法基金公司由大成基金原副总经理刘明和肖冰领衔成立,刘明持股39.96%,肖冰持股13.98%。进入2018年,8家个人系公募基金公司获批成立,分别是蜂巢基金、中庚基金、惠升基金、明亚基金、淳厚基金、睿远基金、博远基金、同泰基金。截至2020年6月12日,全行业已经有19家“个人系”公募基金管理公司。

“相比2018年,2019年以来审批速度明显放缓,但是‘个人系’热度不减,目前仍有多家在排队等候。”一位不愿具名的“个人系”公募基金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

记者发现,截至6月12日,待批的基金公司达到25家,此外,有7家基金公司处于中止审查状态。在待批基金中,也不乏自然人申请设立公募基金,如富华玖创基金也是由原公募基金高管申请设立的。

获批过程仍不易

据悉,汇泉基金于2017年1月递交公募牌照申请,至2020年5月29日获批,期间历时3年零4个月。一般情况下,申请设立基金公司的主要流程包括材料受理、征求意见、反馈意见、现场审查、批复设立5大环节,审核期限为6个月。

不过,记者发现,同样是个人发起设立“个人系”公募基金,证源基金的结局却迥然不同。今年3月,证源基金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提交申请撤回“证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设立申请”,证源基金苦熬近三年最终终止了设立申请工作。

记者查阅天眼查发现,作为证源基金第一大股东的胡德佳似乎并没有公募等金融机构的从业背景。在业界看来,或许正是这一点是制约其没有走到最后的关键因素。

“监管部门对于公募牌照的发放态度仍然偏谨慎,获批过程仍然不易,特别是‘个人系’公募牌照。”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记者从《关于核准设立汇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批复》中获悉,汇泉基金注册资本为10000万元,杨宇出资5530万元,出资比例为55.3%;梁永强出资3000万元,出资比例30%;初冬、上海澹泉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以及上海沛泉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分别出资490万元,比例均为4.9%。梁永强任汇泉基金法定代表人兼总经理,吴涛任督察长。

引发市场关注的是,梁永强此前担任华商基金总经理,于2018年7月离任。杨宇、初冬也都曾在公募基金行业从事投研工作。

记者对目前获批的19家“个人系”公募实际控制人的背景进行梳理后发现,有15人曾在公募基金任职,不少是公募基金行业的元老。

“马太效应”加剧

上海某基金公司的管理人员杨波(化名)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公募基金行业强者恒强,资源越来越向头部基金公司倾斜,“马太效应”加剧。其中,风头最劲的要数睿远基金。2018 年10月才成立的睿远基金,目前发行的两只公募基金均一日售罄,其中,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的认购金额超过1200亿元,刷新了历史纪录。

记者梳理发现,在部分“个人系”公募取得傲人成绩的同时,多数“个人系”公募生存较为艰难。例如,5月以来,凯石基金旗下凯石源混合型基金、凯石淳行业精选混合型基金、凯石湛混合型基金等多只基金先后发布基金资产净值连续低于5000万元的提示性公告。东方阿尔法基金的管理规模也从去年底的14.92亿元减少到今年一季度末的10.81亿元,成立于2017年的恒越基金和合煦智远基金在发展近2年之后,截至2019年末规模不足1亿元。

杨波还表示,对于“个人系”而言,面临的压力将更大,“个人系”在渠道资源、资金资源上存在明显劣势,如果没有机构股东的支持,不仅很难盈利,而且可能面临旗下产品因规模太小的清盘危机。

而多位基金人士也向对本报记者表示,对于规模较小的“个人系”基金公司,逐步陷入了恶性循环。公募基金公司若想实现盈亏平衡,管理的资产规模一般要超过150亿。但是“个人系”公募在渠道资源、资金资源上和积累二十年的成熟公募相比处于劣势,“个人系”公募的根基还太浅。整体而言,“个人系”公募普遍成立时间不长,当前业绩暂时无法下定论,但是业内仍然看好其未来的表现。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相关阅读

本文又一“个人系”公募获批:马太效应加剧 近20家公司“冰火两重天”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
看手机移动端,随时随地看 股票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