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频道: 行情 / 知识 / 新股 / 要闻 / 基金 /

  近十年来,国内金融行业的发展深受科技的影响,未来金融服务发展的方向是什么?近日,神州信息(000555)金融科技首席行业专家崔蕾在“2022西部数字经济博览会数字金融高峰论坛”上以“科技构建场景,场景衔接服务”为主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新消费习惯触发消费场景的快速变化

  新消费习惯触发消费场景的快速变化。首先,新的时代下普通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五年前,我们还在强调金融服务会划分为线上服务或者线下服务。但今天,不管是在金融行业还是更广泛的生产生活的其他领域中,线上服务已经完全侵入线下的生活场景,两者逐步融为一体,已经很难再将我们的消费行为划分为线上或者线下。例如我们经常通过线上下单,然后在线下的实体咖啡、餐饮等店铺进行消费等等。其次,新一代的年轻消费人群的个体习惯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例如在饮品方面,咖啡已经占到年轻群体的30%以上。很多银行业抓住这一消费习惯的改变,通过咖啡消费权益进行金融服务推广或者提供更便捷支付方式,开拓了很多年轻的客户群体。再例如,五年前我们的线上购物更多是通过淘宝、京东等线上电商平台实现,而今天,已经有30%以上的购物等消费行为转移到视频平台。而在短视频入口的消费模式下,传统消费者关注的价格和质量等侧重点也被情怀或者感情诉求所替代。种种消费习惯的变化,也在逐步引导着场景的变化。

  因此,伴随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年轻一代消费群体的成长,如何适应他们的消费习惯,将会推动金融服务的长远发展。与此同时新消费习惯也将带来新消费场景的诞生。另一方面,未来伴随新科技应用到更多的场景建设中,很多新的场景或服务也会发生很大变化。新的场景不断诞生和延伸,进一步促进生产生活的发展。

  新场景下金融服务的顺势而为

  第一,新场景下金融业务正在发生剧烈的改变。新形态的金融服务不仅关注客户离散型的点状需求,也会更加主动的去感知客户生活生产过程中的链状需求。今天,在新的场景下金融机构更需要提供的是贯穿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全面的综合服务,即通过金融手段帮助企业和个人解决成长过程中的一系列人、财、物相关的问题,实现长周期内消费者和金融机构间的紧密联系。这种伴随消费者的逐渐成长过程的长周期金融服务方式,促使了今天的金融机构必须更加关注客户真实生产生活场景的建设。很多金融机构基于场景推出包括大零售平台、供应链服务等场景化金融平台,就是希望能够通过提供全面的链式金融服务的方式,来伴随客户与企业的成长。

  第二,需要解决新场景下金融风险的问题。由于新型生产产业和消费产业的诞生,很多原有的业务模型已经不适用新的场景。在金融服务数据的进一步积累和相应系统的升级下,,我们需要更多的业务流程模型、风险模型来解决新兴产业服务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服务问题,解决新的金融风险问题。

  第三,线下实体网点的再利用。十几年前很多金融机构在变革中将线下网点视为成本压力、发展的负担。但是今天随着线下线上生活场景、消费习惯的融合,很多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在重启或升级线下网点。例如作为全球拥有网点数量最多的邮储银行(601658),就将自己的线下实体网点作为了自身推动普惠金融、将服务深入到基层消费者身边的最强优势。今天,如何激活线下网点资源、结合线上渠道形成融合场景成为了金融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其适应新场景下金融服务变革的重要课题。

  第四,新型金融产品形式的出现。伴随着类似游戏社群、元宇宙、NFT数字藏品交易等虚拟化场景的出现,虚拟世界的生活逐渐成为客户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满足客户在虚拟世界的金融服务诉求也会成为金融机构需要探索的关键领域。例如数字藏品的管理,虚拟物品的交换和估值等等,这些创新型的金融服务形式未来会成为金融企业的重要业务方向。

  科技推动金融服务向数字、智慧、绿色、公平的发展

  国家政策方面,人民银行出台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提出,科技在未来推动金融服务发展上一定基于数字、智慧、绿色、公平的原则进行。通过技术简化服务流程,优化服务过程,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益是金融科技发展的关键目标之一。同时,要通过科技保障对不同人群的金融服务水平,让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享受到平等的金融服务。金融科技未来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利用科技快速建设场景金融服务的能力。面对新消费习惯下的新场景,借助技术的能力将金融服务嵌入其中。二是构建与客户之间的桥梁能力。金融作为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源纽带,也是重要的承担着客户间关系的链接体系。例如消费者与商户的消费链接,商户与厂商进货链接等等。这些关系都可以通过金融服务进行衔接延伸。可以通过数据技术、服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把服务过程中的数据还原成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企业间的关系、企业与企业间的关系。再利用这些关系来促进消费、促进产业发展,提升服务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三是更加有效地利用金融所产生的数据。以前很多金融企业认为自己没有很好的数据,数据更多是掌握在互联网企业或者生态场景中的企业手中。但是近年来,金融企业逐步意识到自己掌握的金融数据是客户、企业实实在在发生的业务流程中的精确数据,对于优化生产、预判未来有着更为科学的参考意义。因此,如何将积累、沉淀的金融数据更有效运用起来,也成为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

  科技推动金融服务内在的变革及场景构建

  科技推动金融服务的内在变化,核心是促使金融服务从以管理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的转变。这种变化,不再以金融企业的本身视角出发看待未来业务,而要完全以客户需要什么为视角来推进未来业务的发展。这种内在变化最终会体现在各种外在的服务形态上。

  这种变化如何进行呢?简单来说,就是由科技构造场景,再由场景衔接服务。科技构造场景主要在两大类型下进行:一个是传统的金融场景的升级。例如,在客户自主操作的金融机具上,提供更便捷体验更好的服务流程,相关的政务服务或其它合作伙伴的服务。在金融企业员工操作的场景下,例如柜面系统或客户经理操作系统,会更多应用视频技术或移动技术,展开远程或移动办公,为更多有需要的客户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第二个是融合场景发展建设。通过技术手段将服务嵌入到合作伙伴的场景下帮助客户识别在不同生产生活中具体需要怎样的专业化金融服务。例如客户准备留学,那么银行在客户留学过程中可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银行能否直接将专业服务结合到客户的留学过程中,利用金融服务在准备阶段、购买机票、入学、租房乃至未来生活等方面提供最有效的帮助,等等。

  通过融合场景建设将服务深入到客户实际需要的场景中,成为衔接包括金融机构、个人、企业和政府之间的不同服务的纽带。

  综上所述,未来科技推动金融服务的变化立足点是更丰富的场景建设,利用新的科技手段满足新的消费习惯,以及新的消费习惯带来的新的金融产品创新上。



 

神州信息股票行情:

(诊股日期:2022-07-05)


● 短期趋势:前期的强势行情已经结束,投资者及时卖出股票为为宜。

● 中期趋势:回落整理中且下跌有加速趋势。

● 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14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5.53亿股,占流通A股56.75%

综合诊断:神州信息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1.03元,股价在成本下方运行。多头行情中,目前处于回落整理阶段且下跌有加速趋势。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
相关阅读
  • 冀中能源:煤炭价格高位运行 2022年净利润增62.73%

    冀中能源:煤炭价格高位运行 2022年净利润增62.73%

    冀中能源:煤炭价格高位运行 2022年净利润增62.73%。讯,冀中能源(000937)4月26日晚发布2022年业绩报告。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360.36亿元,同比增长14.68%。归属于上市...

    2023-04-26 20:25:15 证券时报网
  • 奇安信2022年实现扭亏为盈

    奇安信2022年实现扭亏为盈

    奇安信2022年实现扭亏为盈。贝壳财经讯(记者罗亦丹)4月26日,奇安信发布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公司于2022年实现扭亏为盈,2023年一季度迎来业绩开门红。具体来看,2022年公司实现...

    2023-04-26 20:25:43
  • 加快数字化转型 推动供应链升级

    加快数字化转型 推动供应链升级

    加快数字化转型 推动供应链升级。近日,铭利达(301268)召开数字化采购管理平台项目启动大会。铭利达、甄云科技高管、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会。双方高管表示,通过平台项目整合各自优势资源,深化协同创新,拓展...

    2023-04-26 20:26:23 铭利达官微
  • 国网英大公布2022年年报 稳运营促进稳增长

    国网英大公布2022年年报 稳运营促进稳增长

    国网英大公布2022年年报 稳运营促进稳增长。国网英大(600517)4月26日晚公布2022年年报与2023年一季报。公司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抓统筹、强经营、稳安全,实现营业总收入108.61亿...

    2023-04-26 20:26:14
  • 中关村:创新型医药产业集团渐成形 一季度净利润增245%

    中关村:创新型医药产业集团渐成形 一季度净利润增245%

    中关村:创新型医药产业集团渐成形 一季度净利润增245%。4月26日晚间,中关村(000931)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及2023年一季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60亿元,稳中有进,同比增长5...

    2023-04-26 20:26:16

本文神州信息:科技构建场景,场景衔接服务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
看手机移动端,随时随地看 股票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