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频道: 行情 / 知识 / 新股 / 要闻 / 基金 /

  格力电器(000651)要坚持面向世界前沿,让国际竞争舞台上能有更多的中国声音,及时把中国新理念、中国新技术向海外传递,助推全球制冷行业的技术升级发展。”近日,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要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就应以国之所需为企之所向,与国家同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格力电器要坚持面向世界前沿,让国际竞争舞台上能有更多的中国声音,及时把中国新理念、中国新技术向海外传递,助推全球制冷行业的技术升级发展。”近日,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要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就应以国之所需为企之所向,与国家同行。

  始终坚持自主创新

  “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中国企业要走向世界、走向国际,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自主掌握核心技术。”董明珠说。

  在日前闭幕的珠海航展上,格力电器展台上的一台模拟演示飞机零部件加工的高速立式数控机床,给参观者留下深刻印象。这台机床高速移动最高可达100000mm/min,最高转速达到20000rpm,适用于航天、航空、汽车、预警装备等行业数控加工需求,并已为全球知名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龙头企业提供服务。

  董明珠说,站在制造业的角度来看,人才要有自己的生长土壤。在如今人才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资源,也是推动整个制造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

  “格力电器的人才队伍建设始终坚持自主培养,是以公司发展经验和文化底蕴为基础,形成自主人才引进渠道、自主培养与发展机制、全方位激励保障体系为核心的人才自主培养模式。”董明珠说,目前格力电器有8万名员工、16个研究院、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6万名研发人才全部来自国内高校。

  2019年,格力电器还成立了“格力电器产学研实践教育基地”,开展制造业研学活动。此外,致力于培养高端技工人才的“格力学院”也即将开学迎新。

  “我们培养人才的原则是只要你想做就给你机会,要能够充分发挥他的能量,给年轻人平台和机会,让他敢放开手脚去创造,营造一个无后顾之忧的研究环境。”董明珠说。

  在2022年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上,格力电器参展项目荣获“三金二银”,一举成为本届发明展中唯一获得金奖的中国家电企业。此前,国际标准组织官方公告显示,经18个国家投票表决,格力电器提出的两项压缩机国际标准高票通过立项。这是我国在制冷压缩机领域首次成功立项的国际标准。

  董明珠说,格力电器长期以来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以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为支撑,引领创新许多国际标准的制定。

  “格力现在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内外标准共728份,我本人也担任了ISO制冷压缩机分委会主席。”董明珠表示,格力电器要坚持面向世界前沿,让国际竞争舞台上能有更多的中国声音,助推全球制冷行业的技术升级发展。

  向高端技术产业延伸

  谈及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董明珠表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是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实体经济稳定运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

  在产业层面,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意味着战略支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当前各国对产业布局的争夺日渐激烈,保障产业链安全是当前经济形势下的重中之重;在企业层面,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更强调核心企业的抗风险韧性,龙头企业应当发挥业务牵引、完善上下游结构、助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为推动产业链结构性调整,格力电器加速多元化产业布局,坚持以自主创新作为内生驱动力,围绕主营业务触达上下游产业,注入核心势能。”董明珠说,多年来,格力电器坚持转型升级,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积极推进智能制造升级,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10年前,董明珠做了一个重要的决策,格力电器开启多元化战略。2013年,格力电器正式进军智能装备领域,不仅实现空调生产全过程自主研发,更将空调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制造掌握在手中,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转变。

  此后,格力电器相继进军通信设备、模具等领域,不断向高端技术产业进行多元化延伸。目前,格力智能装备不仅为自身自动化改造提供先进设备,也为家电、汽车、食品、3C数码、建材卫浴等众多行业提供服务。

  这一重大转型,为格力电器后续有效应对市场环境变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年前三季度,格力电器实现营收1474.89亿元,同比增长6.77%;净利润183.04亿元,同比增长17%。营收和净利润增速的两项关键指标在业内处于领先水平,多元化战略助力格力电器从疫情冲击中逐步恢复,彰显出韧劲。

  董明珠介绍说,历经10年发展,格力电器如今已拥有35项“国际领先”技术,在智能装备核心部件方向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279项,授权专利1489项,涵盖了整机、核心零部件、工业产品以及工业技术的研发、制造和输出。

  “从自用压缩机、伺服电机再到对外提供模具、机器人、数控机床等产品,格力电器的多元化版图正不断扩大,蕴藏巨大增长潜能。”董明珠说。

  加快绿色转型步伐

  “2012年,我去北京参加会议碰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当时就觉得,格力电器应该为推动绿色发展贡献力量。”回忆起10年前着手光伏项目时的初心,董明珠坦言,当时有人建议她去做空气净化器,但她意识到,新能源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从2013年起,格力电器在新能源开发利用上不断发力:成立专业的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研发光伏空调等节能环保产品……

  经过三代发展,如今,格力光储空零碳源项目已服务于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共8000多个工程,足迹遍布中东、北美、东南亚、南美、欧洲、澳洲、非洲等各类型典型气候区。

  2021年,格力电器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零碳源”空调技术,在全球94个国家的2100多支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全球制冷技术创新大奖赛的最高奖,也是唯一获得此殊荣的中国企业。

  “绝不能以破坏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实现发展。”董明珠说,从10年前开始,格力电器便开始着手光伏项目,尽管研发团队经历了一次次失败,投入了巨大的研发成本,但最终成功研发出了光伏(储)直流空调系统。

  董明珠表示,低碳环保是每家企业必须遵循的发展法则,现代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走节能环保的道路。“这就是格力电器入局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原因。”

  此前,格力电器斥巨资收购银隆新能源(后更名为“格力钛”),一度备受争议。但董明珠坚定看好:“只要技术不断升级,新能源领域将是格力电器的新增长点。”

  截至2022年9月,格力钛累计申请专利3408件,授权专利2489件,涵盖锂电池材料、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智能储能等多个领域。

  “将格力钛电池与格力光储空零碳源系统相结合,能为全球用户提供更清洁、更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绿色经济转型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董明珠说。



 

格力电器股票行情:

(诊股日期:2022-11-24)


● 短期趋势:强势上涨过程中,可逢低买进,暂不考虑做空。

● 中期趋势

● 长期趋势:已有542家主力机构披露2022-06-30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25.45亿股,占流通A股43.35%

综合诊断:格力电器近期的平均成本为31.32元。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
相关阅读
  • 冀中能源:煤炭价格高位运行 2022年净利润增62.73%

    冀中能源:煤炭价格高位运行 2022年净利润增62.73%

    冀中能源:煤炭价格高位运行 2022年净利润增62.73%。讯,冀中能源(000937)4月26日晚发布2022年业绩报告。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360.36亿元,同比增长14.68%。归属于上市...

    2023-04-26 20:25:15 证券时报网
  • 奇安信2022年实现扭亏为盈

    奇安信2022年实现扭亏为盈

    奇安信2022年实现扭亏为盈。贝壳财经讯(记者罗亦丹)4月26日,奇安信发布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公司于2022年实现扭亏为盈,2023年一季度迎来业绩开门红。具体来看,2022年公司实现...

    2023-04-26 20:25:43
  • 加快数字化转型 推动供应链升级

    加快数字化转型 推动供应链升级

    加快数字化转型 推动供应链升级。近日,铭利达(301268)召开数字化采购管理平台项目启动大会。铭利达、甄云科技高管、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会。双方高管表示,通过平台项目整合各自优势资源,深化协同创新,拓展...

    2023-04-26 20:26:23 铭利达官微
  • 国网英大公布2022年年报 稳运营促进稳增长

    国网英大公布2022年年报 稳运营促进稳增长

    国网英大公布2022年年报 稳运营促进稳增长。国网英大(600517)4月26日晚公布2022年年报与2023年一季报。公司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抓统筹、强经营、稳安全,实现营业总收入108.61亿...

    2023-04-26 20:26:14
  • 中关村:创新型医药产业集团渐成形 一季度净利润增245%

    中关村:创新型医药产业集团渐成形 一季度净利润增245%

    中关村:创新型医药产业集团渐成形 一季度净利润增245%。4月26日晚间,中关村(000931)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及2023年一季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60亿元,稳中有进,同比增长5...

    2023-04-26 20:26:16

本文格力电器董明珠:坚持自主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
看手机移动端,随时随地看 股票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