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频道: 行情 / 知识 / 新股 / 要闻 / 基金 /
  • 多地“第四针”开打!智飞生物新冠疫苗接种范围扩大至3岁以上

    2022-12-26 06:25:12 证券时报e公司 收藏

  现阶段老年人等高风险人群持续面临被感染的风险,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方案,部署开展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哪些人应该打“第四针”疫苗、“第四针”打什么疫苗?相关专家作出了解答。

  目前市场上所有批准附条件上市的或紧急使用的13种疫苗都可用于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智飞生物(300122)全资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联合研究开发的新冠疫苗加入到加强针获批疫苗行列中,并且接种范围扩大至3岁以上。

  智飞新冠疫苗接种范围扩大

  12月25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通知,对智飞龙科马重组新型冠状病毒蛋白疫苗(CHO细胞)(以下简称“智飞重组新冠蛋白疫苗”)的接种人群范围进行调整,并实施同源加强免疫接种。

  根据通知,智飞重组新冠蛋白疫苗原本可用于3-17岁人群,现在接种人群范围扩大至3岁以上人群,即大于17岁人群也可接种。使用智飞重组新冠蛋白疫苗完成全程接种满6个月的18岁以上人群,可使用原疫苗进行1剂次加强免疫。

  另外,根据国家卫健委此前发布的《新冠病毒疫苗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实施方案》,已经接种3剂灭活疫苗(国药中生北京公司、武汉公司、北京科兴中维、深圳康泰、医科院生物医学研究所等5款已获批的灭活疫苗)的人群,第四针可以选择接种智飞重组新冠蛋白疫苗。

  资料显示,该疫苗是由智飞生物全资子公司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联合研究开发,于2021年3月10日获批国内紧急使用;今年2月19日获国家批准作为新冠灭活疫苗的序贯加强疫苗;3月1日获批国内附条件上市,成为首个获批的国产重组新冠病毒蛋白疫苗。

  据智飞生物官方微信,智飞龙科马重组新冠蛋白疫苗具有一定的广谱性,对原始株、Alpha株、Delta株、Omicron株等都均有较好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完成3针智飞重组新冠蛋白疫苗基础免疫的成年人,12个月后使用重组新冠蛋白疫苗同源加强免疫1针后14天:针对Omicron BA.5株真病毒中和抗体阳转率(4倍增长)为96.67%,中和抗体GMT为60.86(较免前增长23.15倍);其中18~59周岁组、60周岁及以上组GMT分别为76.39(较免前增长29.28倍)、38.63(较免前增长14.47倍)。

  3-17周岁未成年人完成智飞重组新冠蛋白疫苗3针基础免疫后14 天:针对Omicron BA.5株真病毒中和抗体阳转率(4倍增长)为100.00%,中和抗体GMT为22.73(较免前增长11.23倍);其中3-5周岁、6-11周岁和12-17周岁组GMT分别为32.49(较免前增长15.69倍)、22.38(较免前增长11.19倍)和16.15(较免前增长8.07倍)。

  哪些人应该打“第四针”疫苗?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专家指出,根据疫苗研发以及紧急使用的批准情况,感染高风险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群、具有较严重基础性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在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满6个月后,可进行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

  研究表明,接种加强针可以唤起机体的免疫记忆细胞,也会提升抗体水平,进一步巩固对重症和死亡的预防作用。只要符合接种条件,没有完成加强免疫的人应尽快按照免疫程序的规定完成加强免疫,以起到更好的保护效果。

  目前所有批准附条件上市的或紧急使用的13种疫苗都可用于第二剂次加强免疫。优先推荐序贯加强免疫,或采用含奥密克戎毒株或对奥密克戎毒株具有良好交叉免疫的疫苗。

  序贯加强免疫,是指采用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进行异源加强免疫。前期如果接种了三剂次灭活疫苗,在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时,可以选择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或流感病毒载体疫苗中的任一种,这也是国家列举推荐的接种组合。

  近日,北京多区、杭州、广州、郑州等多地已宣布启动“第四针”接种。

  阳过多久后才能接种?按照目前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规定,如果确诊感染了新冠病毒,感染时间和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时间应间隔6个月以上。

  目前来看,单纯感染产生的免疫保护力,不如感染加上接种疫苗产生的混合免疫力保护作用强。如果符合接种疫苗的时间间隔,建议进行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



 

智飞生物股票行情:

(诊股日期:2022-12-26)


● 短期趋势:弱势下跌过程中,可逢高卖出,暂不考虑买进。

● 中期趋势

● 长期趋势:长期看好,有良好的投资价值。

综合诊断:智飞生物近期的平均成本为83.76元。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
相关阅读

本文多地“第四针”开打!智飞生物新冠疫苗接种范围扩大至3岁以上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
看手机移动端,随时随地看 股票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