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2
要闻频道: 行情 / 知识 / 新股 / 要闻 / 基金 /

  6月20日,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提出试点地区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最低比例的要求,党政机关不低于50%;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不低于40%;工商业厂房不低于30%,农村居民屋顶不低于20%。东吴证券据此最低标准测算,该试点方案未来将新增全国光伏装机量超600GW,是2020年国内装机总量48.2GW的12倍,或将极大消化中上游光伏产业链正在爆发的扩产潮供应。

  身处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硅片领域自然是行业扩产的聚焦地之一。硅片环节准确来说是材料行业,并不是单纯的加工制造行业,需要长期的工艺和经验积累,进入和竞争门槛显著高于下游的电池片和组件环节,虽然行业内竞争者较多,但仍为优秀的新玩家保留了逆袭机会。

  群雄逐鹿,各显神通硅片扩产周期风口,节能减排装备龙头双良节能扬帆起航

  6月20日,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提出试点地区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最低比例的要求,党政机关不低于50%;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不低于40%;工商业厂房不低于30%,农村居民屋顶不低于20%。东吴证券据此最低标准测算,该试点方案未来将新增全国光伏装机量超600GW,是2020年国内装机总量48.2GW的12倍,或将极大消化中上游光伏产业链正在爆发的扩产潮供应。

  身处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硅片领域自然是行业扩产的聚焦地之一。硅片环节准确来说是材料行业,并不是单纯的加工制造行业,需要长期的工艺和经验积累,进入和竞争门槛显著高于下游的电池片和组件环节,虽然行业内竞争者较多,但仍为优秀的新玩家保留了逆袭机会。

  群雄逐鹿,各显神通

  经受住前十年浴火重生的考验后,国内硅片市场已从一片空白变为全球头把交椅,据CPIA数据,2020年中国硅片产能占全球的97.3%,占据硅片的绝对份额,已然成为硅片制造大国。实际上,在这个迅速成长起来的新兴市场里,既有惊涛骇浪,又有暗流涌动。

  △各公司硅片产能占比,数据来源:方正证券

  第一梯队是由隆基股份(601012)、中环股份(002129)两家构成硅片领域的双寡头格局,2020年硅片产能分别为80GW、55W,合计占全行业64%的比例。提起光伏行业,众人皆知的第一当属隆基股份,无论是四千多亿市值的定价、还是数百亿的年营收、亦或是完善的公司治理等层面,隆基都是稳固的行业龙头,同时也是光伏产业垂直一体化布局最深最广的公司。

  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年营收200亿左右的大块头中环股份,它更像是行业的挑战者,比方在当前硅片环节存在的“尺寸之争”上,以中环等为首的阵营在硅片制造上几乎没有历史包袱,因此强烈支持210更大尺寸的硅片,挑战以隆基为首的拥有不少182硅片库存的阵营。

  第二梯队是硅片产能占比相对靠前的晶科能源、晶澳科技(002459),目前阶段均扮演行业追随者的角色。同时,它们在组件环节也占据着不小的市场份额,实力不容小觑。

  第三梯队是京运通(601908)、环太集团等其他逐渐壮大的第三方硅片厂商,扮演行业利基者的角色。

  另成一派的则是新入局者,包括上机数控(603185)、高景太阳能、江苏美科、双良节能等,它们都是近年来在传统业务上延伸甚至跨界到光伏硅片领域的公司,为硅片领域带来了新鲜血液。

  其中,上机数控从精密机床业务起家,而后开拓光伏晶料材料及晶硅专用加工设备业务,并于2019年进一步进军光伏单晶硅片业务,2020年公司硅片产能达8GW,已占行业总量的4%。反映到业绩上,公司营收及归母净利润从2018年的6.84亿、2.01亿跃升至2020年的30.11亿、5.31亿;单晶硅制造业务的收入也从0快速发展到27.30亿,占公司营收的91.20%(2020年年报)。反映到市场估值上,公司总市值从2018年末的61.87亿飙升至2020年末的337.55亿,涨幅超4倍。

  上机数控之外,2021年3月14日,作为节能装备细分领域龙头,双良节能同样宣布开拓单晶硅制造业务,吹响进军光伏新能源产业的号角。实际上,2019年上机数控规划的建设项目是拟投资30亿元,年产5GW硅片,预计达产后年营收27亿;时隔两年,双良节能推出投资70亿元,年产20GW,预计达产后年营收108亿,在规模、投资成本上相比前者有不小的优势。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年报

  光伏是一个典型的重资产行业,某家技术突破后很快就会成为行业通用技术,比如近几年在硅片环节就强势崛起了单晶硅和大尺寸两大方向,结合硅片领域未来数年间有望保持的高景气,市场竞争格局对后起之秀相对要宽松许多。

  据国元证券预测,尽管硅片端第一梯队隆基与中环的产能仍将提升,但2022年两者合计产能占比或将下降至55%,硅片供给端结构正在改变。换句话说,广阔的市场既能让巨头雄锯,也能为双良节能等优秀后发者保留一定的成长空间,可谓群雄逐鹿,各显神通。

  节能与新能源,双核驱动内循环

  3月18日,一条推动全国碳市场有关立法的消息――今年将出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引发热议,A股市场电力股相继大涨。在市场的瞩目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启动正做最后一公里的冲刺。6月22日,上海环境(601200)能源交易所发布《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事项的公告》,相关人士预计全国碳交易系统将于今年年中启动线上交易。

  所谓碳交易,即基于“碳中和”政策指导,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买方通过向卖方支付一定金额从而获得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权,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

  实际上,光伏产业受益于碳交易制度更多的或许只是下游发电环节,未来有机会通过出售CCER获得额外收益。而对单纯布局光伏中上游产业链的企业来说,硅料、硅片、中游的电池片、组件等制造业务反而是相对高耗能的环节,这些公司在未来碳交易环节或更多充当买家的角色。

  即便强如行业龙头隆基股份,从碳排放的角度看,隆基既是买方,亦是卖方。因为隆基在生产过程中依旧是产生碳排放的,未来或需要从其他有充裕配额的企业购买碳排放权;另一方面公司布局全产业链,拥有的光伏发电站又能有望卖出部分碳排放权。

  纵观光伏全产业链,双良节能则是极少数同时受益“碳中和”政策及“碳交易”制度的公司之一。整体上,双良节能现有业务已形成“节能减排+新能源业务”双轮驱动的战略布局,2020年公司涉及溴冷机、空冷器、换热器等产品的节能减排业务营收18.95亿,占比91.47%;涉及多晶硅还原炉等产品的新能源业务营收1.77亿,占比8.53%。公司的多晶硅还原炉业务已与众多硅料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市占率超70%。2020年4月以来公司斩获多晶硅还原炉及相关模块、多晶硅生产用配套设备等订单金额达16.2亿元,预计需求端硅料厂商扩产项目陆续招标,订单规模还将迅速增长。此外随着今年启动的硅片项目顺利推进,未来新能源业务势必成为公司发展的重要引擎。

  “碳中和”政策方面,全社会的碳减排路径从碳源头、碳应用、碳排放三大环节着手推进,双良节能的两大主营便分别卡位碳源头清洁化的可再生能源产业、碳应用供给端的工业通用节能设备产业。

  “碳交易”制度方面,一个层面是公司传统的节能节水优势业务可持续赋能高耗电行业(包括光伏部分环节),当节能减排、增效的收益大于通过碳交易买入的成本时,流向双良节能的采购订单便会持续增长。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0年多晶硅的平均综合电耗为66.5kWh/kg-Si,多晶硅料的还原、冷氢化等工艺是整个光伏制造链的高耗电环节。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多年来的王牌产品之一――多晶硅还原炉,其产能、品质、电耗等性能参数获得行业众多客户的认可和接受,是目前性价比最高炉型。此外,光伏产业链上的“同行们”也陆续采购双良节能的多晶硅还原炉、换热器、空冷器等兼具专用与节能的装备,足以见得卓越的技术水平。

  另一个层面是如果把双良节能本身当作减排项目,未来就有一定机会通过出售CCER做碳交易的卖方。截至目前,公司累计为社会提供了30000多台节能设备,相当于少建了25个600兆的火力发电厂;每年节约3800万吨标准煤、减排1亿吨二氧化碳,相当于再建27万公顷森林;为超百家企业提供了空冷系统,每年节水28.3亿立方米。

  与此同时,双良节能的多晶炉还原炉、单晶硅拉晶炉(在研)、溴冷机、空冷系统、换热器等节能或专用兼具节能的产品也正快速切入光伏行业,与新能源板块业务形成协同效应,这是光伏产业链多数同行们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

  可以说,今年3月双良节能果断布局硅片产业是有备而来,底气则是深厚的技术底蕴和扎实的业务沉淀。短短4个月时间,公司已讯速推进项目立项――采购设备――签订建筑外包合同――获环评批复――首根大尺寸单晶硅棒出炉――战略合作开发光伏发电项目等一系列业务流程,布局节奏稳中求快。若参考2019年抓住光伏硅片风口的上机数控,如今的双良节能在投产规模、预期营收回报和推进速度方面都带来很大的想象空间,结合公司本身节能+光伏双核协同驱动的独特优势,其业绩和估值或将受到市场关注。(cis)



 

双良节能股票行情:

(诊股日期:2021-07-13)


● 短期趋势:股价的强势特征已经确立,短线可能回调。

● 中期趋势:有加速上涨趋势。

● 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5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8.35亿股,占流通A股51.30%

综合诊断:双良节能近期的平均成本为6.88元,股价在成本上方运行。多头行情中,并且有加速上涨趋势。该股资金方面受到市场关注,多方势头较强。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投资者可加强关注。
相关阅读

本文硅片扩产周期风口 节能减排装备龙头双良节能扬帆起航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
看手机移动端,随时随地看 股票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