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3
要闻频道: 行情 / 知识 / 新股 / 要闻 / 基金 /

  数字技术无疑是当今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给社会带来新业态、新模式的同时,数据要素、数字技术也正推动产业加快数字化升级步伐。在此背景下,广电运通(002152)(002152.SZ)积极适应变化、主动变革,从金融设备制造的龙头转变为金融科技的“集大成者”,成功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说起广电运通近些年来在金融科技领域取得的发展成果,广州无线电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广电运通董事长黄跃珍认为,可以用“从点到面”四个字概括,也进一步阐释了“从点到面”的进化内涵。“广电运通的主要客户是银行,我们无论是一台设备,一套软件,还是整个系统,服务模式,都是先和银行客户共同探讨需求,创新设计后再选一个点实验,成功后迅速向全国甚至全球推广。广电运通从银行网点数字化转型开始做起,帮助银行不断丰富服务的场景,像‘银行+政务’‘银行+警务’‘银行+社区’‘银行+学校’等场景金融的‘点’越来越多,我们与银行合作的触点越多,成为银行全面合作伙伴的机会才能越大。”

  广电运通近期主导投资设立了广州数字金融创新研究院(简称“广州数金院”),并在第十届金交会上正式揭牌成立。据介绍,广州数金院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政府背景、国企投资的创新智库,将聚集行业专家为粤港澳大湾区数字金融赋能实体经济、数字金融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建言献策。

  “我们希望将广州数金院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数字金融高端智库’。广州数金院将着眼数字金融的顶层设计、政策研究及行业分析,同时以应用场景的市场思维引导技术研究,为广州、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数字金融贡献智慧力量。”黄跃珍对广州数金院发展充满期待。

  黄跃珍进一步表示:“除了广州数金院外,公司还设立了智能金融研究院专注技术研究,探索区块链、数字人民币应用、信息安全等金融科技领域前沿技术。智能金融研究院关注技术创新,广州数金院聚焦顶层设计。公司希望依托双院力量,从技术研发和政策研究两个方向形成内在合力共同推动数字金融的高速发展。”

  金融科技成绩斐然

  坚持创新落地路径“三步走”

  据了解,如今的广电运通立足中国,金融科技业务遍及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1200多家金融机构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及智能金融设备,连续13年蝉联国内智能金融设备市场销量第一。深耕金融行业20多年,广电运通始终保持高度的行业嗅觉,敢为人先,牵头主导粤港澳大湾区首个金融标准,携手工行、建行推出了全国首批创新型网点,开创了多项金融行业先例。

  傲人成绩的背后,是广电运通始终遵循“三步走”创新落地路径的成果显现。“实验室是孕育创新产品的摇篮,技术创新是第一步;接下来是联合银行等客户进行场景试点,让产品经受初步的考验,这是第二步;如果得到市场初步认可,第三步是向行业大规模输出可复制的解决方案。”黄跃珍说道。

  以数字化网点转型为例,广电运通的智慧网点已在全国拓展。凭借国内网点转型的成功经验,公司开始向海外推广创新产品和银行网点解决方案,助力新加坡DBS银行、泰国GSB银行、哈萨克斯坦Kaspi银行等海外知名银行实现智能网点升级,成为柬埔寨、孟加拉等银行建设数字化网点的长期合作伙伴。

  科技研发居首

  构筑核心竞争壁垒

  回首人类所经历的四次工业革命浪潮,科技雄踞在经济金融舞台的中央。对于企业而言,场景落地离不开技术的驱动,科技创新如同源头活水,始终居于首要位置。

  自主创新早已植入广电运通的企业基因。过去两年,广电运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超10%,形成了以计算机视觉算法为主导,多种新型技术共同发展的技术体系。为更好支撑金融科技发展,广电运通更是超前布局区块链、分布式账本、联邦计算、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数字货币、量子算法等技术领域。

  “我们正全方位发力算法、算力、数据三大AI要素,以此构筑核心竞争壁垒。”黄跃珍说道。在算法方面,广电运通已从单一的“钞票识别”发展到覆盖人脸识别、指静脉识别等在内的“多模态身份识别”。

  在算力方面,公司将继续与核心底层关键部件及基础软件等生态伙伴展开深度合作,开展服务器、边缘计算机、终端智能处理器的研发与生产,打造科学、安全可靠的数字金融基础设施,筑牢金融转型与创新发展的“数字底座”。

  数据上,公司自主研发了企业级人工智能大数据平台aiCore System,满足金融、安全、交通、政务、便民、教育等各领域数字化转型的需要,有效支撑行业客户的业务数智化转型。

  内延外拓主动变革

  塑造金融科技业务实力

  在十三五初期,广电运通围绕金融行业同心多元化战略,通过内拓加外延的方式在金融科技领域开疆拓土。

  黄跃珍介绍了广电运通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战略路径。“我们先后成立广电银通、广电卓识、数字空间、数达科技等子公司,拓展软件外包服务、银行数字转型、数字人民币等市场;成立运通国际,拓展海外市场;又通过投资并购中科江南,切入金融软件以及财政信息化领域。”

  2017-2020年金融科技板块营业收入

  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广电运通的营业收入逐步提升。广电运通近些年的年报显示,金融科技板块营业收入已从2017年的31亿元提升至2020年的41亿元。黄跃珍表示,“我们紧贴银行客户需求,与银行等金融客户共同探索科技赋能下的转型之路。在场景金融、产业金融、数字化网点等几大业务领域已取得显著成果。”

  公司已在网点数字化转型中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银行网点智能设备升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包含规划咨询、空间设计、场景设计、系统集成、联合运营等内容的银行智慧网点全栈式解决方案能力。

  在国际竞争形势日益复杂的背景下,金融信创对我国金融系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广电运通充分联合上下游合作伙伴,从软硬件架构体系上,打造了一套安全优异的智慧网点国产化全线解决方案。“目前,广电运通金融信创生态圈产品已基本成型。智慧网点国产化全栈解决方案从关键模块到核心部件全面实现自主安全可控。”黄跃珍介绍道。

  除了网点数字化建设外,银行为广泛触达长尾客户群体,在金融场景方面也有迫切需求。广电运通正积极发展“金融+交通”“金融+政务”“金融+教育”“金融+智慧园区”“金融+文旅”“金融+乡村振兴”等一系列“金融+场景”业务,并打造了广发银行小红花幼儿园、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建行广州房金业务中心网点等多项标杆案例。

  黄跃珍表示,“广电运通凭借积累多年的智慧城市业务经验,通过‘金融+场景’的模式,利用多样化数据使潜在用户画像更加全面,帮助银行等金融机构能够更好实现精准营销和产品风控管理。”

  针对银行企业端客户群体日益增长的多层次融资需求,广电运通在产业金融领域发力,通过供应链金融平台、活体资产管理平台、动产融资监控平台等产业金融产品,高效满足企业在融资、资产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多层次需求,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

  作为未来数字金融发展的基石,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广电运通超前布局数字人民币,并在技术储备及场景应用上走在行业前列。目前,广电运通能为各类银行等客户提供数字人民币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以及数字人民币运营平台提供SaaS服务,满足全场景应用和中台能力建设,并能提供软硬钱包、微型收银台、智能ATM等数字人民币产品,丰富数币应用场景。

  黄跃珍介绍说:“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的稳步推进,我们与多家银行正式开展数字人民币ATM兑换测试系统平台,深度参与多家银行数字人民币核心业务系统建设。”

  黄跃珍也强调了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在科技驱动下,金融行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更需要戴着镣铐跳舞,做好金融风险的监管及防范。”为应对监管机构与金融机构持续释放的监管科技需求,广电运通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造可信的监管科技数据共享平台,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可视化的金融监管创新,为政府、金融机构、监管部门等提供交易行为监控、合规数据报送、企业画像识别、智能匹配等功能。

  “无论是银行客户,还是政企客户,我要求公司上下必须站在客户的立场反思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确保公司输出的产品和服务与客户的价值主张高度契合。”采访过程中,黄跃珍表示公司已从“以产品为中心”全面转向“以客户为中心”,并对客户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紧随其后到携手并肩甚至领先一步,广电运通会以更加开放主动的姿态引领浪潮,与客户共同成为数字经济的价值创造者。”

  得益于“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理念和务实敢为的战略执行,广电运通从ATM业务一枝独秀转型为金融、安全、交通、便民等多领域并重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主要经营指标保持稳定增长。

  黄跃珍表示,广电运通将把握数字经济战略机遇,加快推进数字金融建设,继续夯实金融科技主业,紧抓银行网点数字化建设机遇,加快拓展银行+、金融信创、数字货币场景化等新领域,大力延伸拓展金融服务边界,与银行一起共创开放共享型智慧生态,推动金融业务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为建设数字湾区、数字中国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技动能!



 

广电运通股票行情:

(诊股日期:2021-09-17)


● 短期趋势:弱势下跌过程中,可逢高卖出,暂不考虑买进。

● 中期趋势:有加速下跌的趋势。

● 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142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14.10亿股,占流通A股58.55%

综合诊断:广电运通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0.16元,股价在成本上方运行。空头行情中,并且有加速下跌的趋势。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
相关阅读

本文从点到面,广电运通的金融科技创新发展之路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
看手机移动端,随时随地看 股票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