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频道: 行情 / 知识 / 新股 / 要闻 / 基金 /

周二,沪深两市出现震荡调整趋势,延续了近期市场的反复震荡。市场在3000点以上出现了一定的震荡调整,多空分歧依然存在。市场做多的动能需要进一步积累力量。最近在市场冲击的过程中,大盘股表现相对强劲,中小盘股明显下跌,第一季度业绩预测行业和公司表现强劲,市场盈利效应较前一段时间下降,但与春节前市场单边下跌相比,当前市场信心明显恢复。

最近影响市场的因素正在逐渐消化,如美联储3月利率会议明确表示将选择保持当前利率不变,但今年将降息,第一个月不确定,但根据点阵图可能有三个降息,如果每次降息25个基点,将累计降息75个基点,这将推动美元指数下跌,非美国货币升值。今年下半年,美联储开始降息周期是中国市场的良好上升驱动力。一般来说,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它将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入人民币资产。目前,欧洲、美国和日本股市处于历史新高,估值也处于历史估值高峰。日本央行上周告别了17年的负利率,通过加息将日元基准利率提高到0~0.1%。日本股市已经高位下跌,国际对冲基金也可能从欧洲、美国和日本这些估值较高的市场获利,寻找新的估值萧条。在主要资本市场,a股和香港股市无疑是两大估值萧条。一些被错杀的优质资产可能会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入。目前,美联储降息是进退两难的,因为如果降息过快,可能会导致美国通胀预期再次上升,从而影响通胀控制的效果。如果保持高利率水平不变,可能会导致美国经济增长放缓,从而影响就业率,增加居民和企业的债务负担。美联储选择暂时推迟首次降息。预计6月和5月份首次降息的可能性不大。同时,向市场发出今年将选择降息的信号,这是一个相对安全的选择。美联储选择暂时推迟首次降息。预计6月和5月首次降息的可能性不大。同时,向市场发出今年将选择降息的信号,这是一个相对安全的选择。今年11月,美国将迎来总统选举,因此美国总统拜登对美联储施加了压力,希望美联储能尽快宣布降息。美联储在决策上一直是独立的,但必然会受到总统选举的影响。日本央行加息对全球资本的影响是短期的,日元一直被认为是便宜的钱,一些国际资本将从日本低利率借钱,然后在高利率地区投资,现在日本央行加息,但在世界上,日元利率仍然是最低的,未来还有进一步加息的空间。然而,在日本央行加息后,日元出现了一定的贬值,而不是预期的升值,这也反映了投资者在短期内是否仍在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作斗争。日元以前有一定的升值,所以日元在加息后下跌。回到目前的a股市场,春节前市场一度加速触底,投资者信心受挫。一方面,我建议你坚持价值投资的概念,在市场底部布局好股票、好基金,耐心等待市场复苏,好资产最终会上升;另一方面,我积极呼吁国家队加强市场救助,不仅增加沪深300等市场指数ETF,而且增加中小型市场指数ETF,促进市场的全面复苏。春节前几个交易日,国家队加大了进入市场的力度。春节过后,市场继续上涨。市场实现了连续八场阳光,收复了3000点整数关口,一度冲击3100点整数关口。然而,市场在3000点以上反复波动,投资者的信心尚未完全激发,因此,当市场在春节前跌至2800点时,建议国家队继续上涨20%以上,形成上升趋势,形成较强的盈利效果,吸引居民储蓄转移到资本市场,使市场迎来稳定的增量资金流。事实上,居民储蓄转移到资本市场是肯定的。如果能引导居民储蓄在当前3000点的低点转移到资本市场,通过购买资金或直接开户进入市场,不仅可以提高居民的财产收入,在未来股市上涨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投资回报,从而提高消费者信心和消费能力;另一方面,它还可以提高投资者的信心,提高投资和消费的热情,同时,对我国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是非常有利的。过去,居民储蓄转移的方向主要是房地产市场,但现在房地产市场的交易量正在下降,预计房价将大幅下跌。投资者购买房屋的意愿相对较低。中国70%的家庭资产配置为房屋,配置股票和基金的比例仅为3%~5%,明显低于成熟市场国家。因此,未来应引导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转移,从而提高居民对优质股票和基金的配置比例,经济发展的成果是通过持有股权或通过基金逐步持有优质股权来分享的。建立资本市场的初衷一方面是为经济转型和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服务和宝贵资源;另一方面,居民可以通过投资资本市场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改善人民福祉,即资本市场既有融资功能,又有投资功能,最终让投资者通过投资获得资本市场赚钱的可能性,形成财富效应,资本市场的发展将越来越繁荣。繁荣的资本市场是建设金融力量的唯一途径,也是提高我国国际地位的重要体现,在当前市场仍处于历史底部,建议投资者保持信心和耐心,坚持价值投资理念,反向布局,一些好资产被严重错误杀死,许多高质量股票价格只有30%、40%的高点。这几乎是一个十年未见的布局机会。市场底部的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建议大家坚定持有市场底部的优质资产,耐心等待市场到来。

相关阅读

本文春节前市场加速触底,投资者信心受挫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
看手机移动端,随时随地看 股票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