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频道: 行情 / 知识 / 新股 / 要闻 / 基金 /

2023年上市公司年报基本披露后,不少投资者如释重负。认为虽然业绩好的公司不多,但毕竟风险已经暴露出来了,相关股票该跌的也跌了,接下来市场该涨了。正是在这样的预期下,a股在5月份被记录为“开局良好”,并在今年月内创下反弹新高。出乎意料的是,好景不长,不久市场又恢复了下跌,并连续几天出现了个股大面积下跌的市场。原因与上市公司风险的进一步释放有关。根据相关规定,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后,部分公司会因为某些原因被交易所提出风险提示,即戴ST帽,部分公司会因为年报内容的完整性和公司陈述的准确性而受到交易所的质疑。此外,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个股的经营状况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一些股票在股价、成交量和市值方面越来越接近交易退市指标,这也引起了市场恐慌。所有这些都成为5月中旬以来股市新一轮下跌的主要因素。

  客观地说,人们对上市公司风险的理解往往更集中在其业绩上,特别是如果上市公司继续亏损、净资产负担、主营业务收入大幅下降等,构成了公司的经营业绩风险。如果这种情况不能很快改变,将导致公司失去可持续经营能力,这些公司显然缺乏投资价值,不符合资本市场上市的条件。事实上,上市公司除了业绩风险外,还有其他四个风险。在此期间,股市的下跌正是这些风险继续释放的结果。  其中一个风险来自于信息的真实性。最近,由于信息披露欺诈,包括虚构利润、未按会计准则处理会计等,几家公司的股票暴跌。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投资者主要通过披露的信息来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如果披露的信息不真实,必然会误导投资者,造成投资风险。近日,有报道称,一家大型国有资本控股上市公司利润连续几年造假,导致股价暴跌,投资者遭受重大损失。普通投资者通常很难识别这种利润欺诈行为。只有通过对其业务数据的详细分析和与同一行业企业的仔细比较,才能找到线索,这需要投资者特别警惕,并借助专业机构的力量进行分析。  第二个风险是行业波动。一些上市公司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表现良好,但转眼间“变脸”,不久后发布的季度报告就很差。它被解释为受行业波动的影响。应该说,在正常情况下,这种事情可能是真实的,行业有其周期性,企业很难全面回避。比如去年煤炭行业总体情况还可以,但从今年开始,由于煤炭价格下跌,企业利润大幅下降。上市公司通常会披露相应的信息,但可能不是很完整和及时。如果投资者没有注意到,他们可能会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因此,对上市公司所属行业有更全面的了解,特别是掌握其周期变化,是防范此类风险的重要手段。有些投资者只看企业,不太关注行业,对行业波动知之甚少,这不是谨慎的投资态度。  第三个风险来自管理。有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套现欲望强,有的忽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其他人在经营上不规范,热衷于追求热点制造题材。这类公司,管理风险明显。如果不能及时控制这种风险,将对正常运行构成严重威胁。在a股市场,这种风险在一些公司中存在不同程度,如果不预防,危害很大。几天前,一些媒体透露,一家上市公司刚刚表示不会被ST,并立即戴上帽子,这背后是控股股东进行了许多不规范的操作。这种经营风险具有很大的破坏性,投资者必须保持警惕,防患于未然。  第四个风险是股东不稳定。部分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被冻结质押,控制权确定性较低。其他公司受到大量热钱的干预,导致短期波动过于频繁,不利于公司的正常运营。此外,如果控股股东的股票通过融资出借的现象较多,对股市本身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虽然股东风险不一定会严重影响公司的运营,溢出也不像其他风险那么严重,但也需要注意。毕竟股东不稳定,很难想象公司适合长期投资。  投资证券市场本质上是控制风险,认真区分投资过程中的各种风险,是掌握经营主动权的前提,也是每个理性投资者都必须做好的家庭作业。

相关阅读

本文2023年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后,不少投资者如释重负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
看手机移动端,随时随地看 股票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