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行业卷起来了,国产人形机器人MagicBot“进厂打工”,但一个人形机器人单价约50万元,成本如此高昂,何时才能实现大范围部署?
上周机器人指数跑赢大盘,中证机器人指数上涨6.6%,跑赢$上证指数 (000001.SH)$4.3个百分点,跑赢$沪深300指数 (800122.HK)$5.2个百分点,跑赢$创业板指 (399006.SZ)$4.7个百分点。
周一亚盘初,A股人形机器人板块异动拉升,$五洲新春 (603667.SH)$7连板,$申昊科技 (300853.SZ)$涨20%,$三丰智能 (300276.SZ)$、$新时达 (002527.SZ)$、$凯尔达 (688255.SH)$、$雷赛智能 (002979.SZ)$等跟涨。
港股方面, $速腾聚创 (02498.HK)$ 一度涨11%, $优必选 (09880.HK)$ 一度涨超10%。
12月2日,国内一家人形机器人公司魔法原子,发布视频显示,国产人形机器人MagicBot“进厂打工”,视频中机器人可以进行货物搬运、精细抓取细小零件,以及协助产品质量检测。此外,一些工作场景中,多个人形机器人还可以协同工作。
对比$特斯拉 (TSLA.US)$的Optimus,后者完成的工作都只有一个环节,或者是使用同一台机器完成多个环节。两者的区别是单机智能与多机协同的区别。这也是魔法原子人形机器人的强大之处。
据介绍,MagicBot人形机器人进行了特殊的轻量化处理,处于运动和操作状态下的续航能达5小时;双臂搬运负重最高可达20公斤,全身负重可达40公斤,全身42个自由度。
此外,MagicBot配备了多个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这些感知数据会被算法融合滤波,让机器人360度感知周边环境,并具备语义识别能力。
据悉,魔法原子将于2025年第一季度正式发布新一代MagicBot人形机器人产品,同步实现小规模量产,并于工业、商业服务场景进行落地应用。
马斯克在7月的X大会上表示,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预计将在2025年底前投入生产,但只用于特斯拉工厂内部,到2026年,产量可能会增加,以满足外部客户的需求。
上周,$英伟达 (NVDA.US)$已接触了多家台湾机床和关键零部件制造商,目标包括征求关键零组件的技术与规格,并探索合作企业加入人形机器人供应链的可能性。
英伟达机器人和边缘计算副总裁Deepu Talla曾表示,英伟达瞄准的是一个由“数十万”家机器人制造商组成的分散市场,而不是由少数几家主要参与者主导的集中式智能手机市场,
“我们为机器人提供平台,而不是制造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行业有点卷人形机器人,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为2024年最伟大发明之一。海内外企业争相布局,特斯拉、华为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生态初步建立。不少行业内人士表示,当前人形机器人行业确实有点“卷”。
D-Robottics开发者生态负责人胡春旭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卷”是因为目前人形机器人的成本太高。他表示,目前一个人形机器人目前平均单价近50万元,其中关节、电机、减速机和整个结构件等硬件成本比例大概70%。
“所以供应链上的厂家都在卷价格、卷性价比”。
在他看来,这是行业发展前期的必然阶段。但要想解决高成本的问题,最主要还是实现大规模量产。对此胡春旭表示,
“如果要起量,我们判断成本基本要降到10万元以下,降到现在的五分之一左右。”
英伟达机器人和边缘计算副总裁Deepu Talla预计,到2025年,大规模部署生产级人形机器人的可能性不大。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和美国的大型公司引领下,人形机器人正在迅速发展。
信达证券认为,在全球机器人浪潮下,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落地有望加速。
编辑/Rocky
要点1吴春生表示,公司的8英寸碳化硅长晶设备已交付市场,未来会给公司持续带来营收贡献;要点2李辉介绍,公司向市场推出超低氧整体解决方案,硅棒氧含量可控制在5ppm以下。《科创板日报》12月4日讯(记者 吴旭光) 今日(12月4日),晶...
要点1交大昂立管理层今日召开媒体沟通会,就昨日收到上海证监局警示函中所涉问题进行回应。要点2针对高管报酬披露不实一事,交大昂立方面表示,该事项具体涉及的情形是公司前任管理层购买团体险,并通过退保退费到个人账户。...
【TechWeb】12月6日消息,今日,“阿里告别大扫货”登上热搜。阿里系准备清仓丽人丽妆,被视为阿里清理大扫货时代的系列动作。11月27日,丽人丽妆披露,公司收到持股5%以上股东杭州灏月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灏月)的通知...
【TechWeb】近日,易车榜揭晓了新势力汽车品牌今年前11个月的销量目标完成率榜单,揭示了各大品牌的市场表现。在众多品牌中,零跑汽车和小米汽车两家品牌已经提前完成销量目标,而智己汽车则成为唯一一个未达到50%完成率的品...
12月4日,上交所组织召开座谈会,围绕推进ETF市场高质量发展和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等话题听取意见建议,并就上证180ETF产品的长期配置价值进行研讨。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上证180指数是我国资本市场和上证指数体系中的重要...
本文“人形机器人要想“进厂打工”,高成本难题如何解决?”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