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9月24日以来,市场开启了一年多波澜壮阔的结构性牛市行情,很多科技和创新药基金都已翻倍,投资者也愿意倾向能带来爆发收益的标的,不少中途入场的基民前仆后继的追涨成长类基金。
今年下半年,像消费和红利类等资产基本上没多大表现,被市场遗忘了很久。
但最近市场风格又有所变化,被讽刺为老登的“消费和红利”也振作了起来,虽说与当下资金年底避险有关,但长期来看,A股的结构化牛市必然是通过轮动逐渐将指数拉升的,靠分化很难形成持续上涨的动力。
所以,当大家都去买同一类资产的时候,大概率会推高这类资产的价格;同样当大家都抛弃同一类资产的时候,这类资产的价格大概率也会下降。
那么上涨和下跌之间这种非此即彼的极端体验,非常不适合绝大多数普通人。
对他们而言,时间和精力比较有限,很难及时应对市场风格的变化,延迟反应是常态,这必然导致无法做到有效跟踪,无论收益还是持有体验,可能都不尽如人意。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11月5日
轮动是A股的显著特征,背后也代表着资金的高低切流向。
如上图所示,A股市场中小盘成长股与大盘价值股的收益差值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均值回归效应,任何风格都不可能持续占优,极端偏离后终将回归常态。
作为十几年的老基民,熊市防御,牛市进攻,道理大家都懂,但从普通人在权益市场博弈的结果来看,一种风格很难做到全身而退,均衡配置更符合“个人投资者”的定位。
构建均衡配置的方式:围绕成长+价值构建配置策略,比例自行设定。
下图是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和40%中证红利指数+60%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的对比,指数的涨跌基本趋同,收益差距不大。
但有一点值得注意,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虽然总收益不错,但持有过程中经历的波动和回撤均较大,投资者的体验可能不太好。
而采取40%中证红利指数+60%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的均衡配置方式,在收益相近的情况下,更小的波动与回撤,这就是均衡配置的意义,能有效降低回撤并提升持有体验。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11月5日
经过这么多年的感受,我本人的一点心得,太爱热闹虽说能获得荷尔蒙式的爆发收益,但也可能因为大幅回撤而造成损失。
如果每次在市场结构轮动时,执行均衡配置策略可以让我们更从容的配置一些低估的资产,比如科技大涨时,轮动一些资金买点红利类、消费类资产;红利类复苏,科技下跌时,可以补充一些失去的成长仓位。
可以根据自身风险偏好设定成长与红利的比例,比如:
对风险敏感的,可以配置70%红利资产+30%成长资产
追求收益的,可以配置30%红利资产+70%成长资产
均衡稳健的,可以配置50%红利资产+50%成长资产
以上面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和中证红利指数为例,可以考虑通过人工智能ETF(159819)+红利ETF易方达(515180)进行配置,除了费率低外(管理费率均为0.15%/年),人工智能是当前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而红利又能提供稳定现金流和安全垫,在波动中有效降低回撤。
毕竟投资是长期的事情,谁活的越长久,才能笑到最后。
除了人工智能ETF(159819)和红利ETF易方达(515180)外。
芯片ETF易方达(516350)、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等都可以与红利ETF易方达(515180)、自由现金流ETF易方达(159222)构建均衡策略。
个人投资者靠单腿(科技或红利)走路,很难占优势,而均衡配置策略可以将这种不确定性尽可能降低。
最后想说的是,即便采用同样的策略,配置同样的基金,所产生的收益也会不一样,因为每个人对波动的忍受程度是不一样的,但我们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争取通过一些策略增强确定性,以换取把握长期收益。
风险提示: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投资不保证本金不受损失,不保证一定盈利,投资需谨慎。以上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场,也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
下一篇:返回列表

自2024年9月24日以来,市场开启了一年多波澜壮阔的结构性牛市行情,很多科技和创新药基金都已翻倍,投资者也愿意倾向能带来爆发收益的标的,不少中途入场的基民前仆后继的追涨成长类基金。今年下半年,像消费和红利类等资产基...
本文“均衡可能会成为“最适合”的策略”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