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频道: P2P / 其他 /
  • “固收+”产品配置价值凸显 投资者该怎么选?持有多久比较划算?

    2020-07-01 22:27:49 天天基金网 收藏
近期,债券市场持续回调,从历史上看,债市回调的时候,“固收+”投资策略比纯债基金表现更好。

机构指出,债市未来短期波动可能仍会持续,但“固收+”产品不是纯债产品,除了有债券底仓的配置之外,还会有一定比例的权益仓位,当前股票资产正处于中长期较好的配置点位,权益仓位可以带来投资组合的增厚收益。

固收类基金3年期、5年期、7年期平均收益率分别为12.03%、22.12%、46.82%,表现出业绩稳健的特性,建议投资者从目标收益、风险控制、基金经理等维度去考察选择,并长期布局。

机构看好“固收+”产品配置价值

作为“固收+”产品的主要表现形态,债券型基金年内的表现可谓冰火两重天,虽说管理规模整体有所提升,但5月份以来,债基收益有所回调。

中欧基金表示,债市未来短期波动可能仍会持续,但“固收+”产品不是纯债产品,除了有债券底仓的配置之外,还会有一定比例的权益仓位,当前股票资产正处于中长期较好的配置点位,权益仓位可以带来投资组合的增厚收益,这也是当前依然坚定看好“固收+”产品配置价值的最主要原因。

从历史上看,债市回调的时候,“固收+”投资策略真的比纯债基金表现更好吗?

数据说不了谎,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过去15年的时间,债券市场的代表性指数——中证全债指数累计涨幅92%,整体走势一路向上,跟像坐过山车一样的A股明显不是一个调性的。

如果算上今年5月份以来的回调,历史上一共出现了4次明显的回调,分别是:

2010年:2010-08-23至2010-11-30

2013年:2013-05-21至 2013-12-31

2016年:2016-10-21至 2016-12-31

2020年:2020年5月1日以来

测算结果发现,除了在2013年那次的债市回调中,“固收+”代表类型之一的二级债基表现要差于纯债基金之外,在其余情况下,“固收+”产品的表现都要好于纯债基金。

不说远的,我们以今年5月以来的债市回调为例,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指数跌幅为-1.29%,而二级债基跌幅仅为-0.88%,偏债混合型基金更是取得了正收益。

很多人会直觉地认为“固收+”产品,因为加了股票,风险就大大提高了。

其实这种想法并不完全正确。我们看股市和债市的历史年度表现,会发现过去15年中有9年的时间股债存在着明显的“跷跷板”效应。

通过合适比例的股债搭配,其实反而能够降低单一市场下跌带来的风险。

如果你还担心债市会继续回调,同时又想要配置稳健型的基金,不妨关注“固收+”产品。(广发基金)

爆红的“固收+”如何选择?

固收+,可以分“固收”和“+”两个层面来理解。“固收”部分主要指投资债券类固定资产,为投资者争取锁定基础收益;“+”的部分,则是通过股票、可转债、股指期权等风险资产,也可以是打新、量化对冲等资产配置方式,为整个产品增加弹性,追求更高的收益空间。

固收+产品,定位于理财替代,“固收”部分至关重要,毕竟“+”的部分,除了带来更大的收益空间外,也会提升相应的风险暴露。如果一个产品的波动性非常高,作为一个理财替代,显然是不合格。为此,固收+,应该先有“固收”,然后再有“+”,言下之意,就是先把相对确定性的收益稳住,控制风险提前下,再争取更高的权益资产回报。

国内比较常见的“固收+”基金基本有三种类型的产品,一是二级债券基金,二是偏债混合型基金,三是灵活配置型混合基金。大家选择“固收+”基金时,可以把目光集中在二级债券基金和偏债混合型基金这两种。

我们可以从目标收益、风险控制、基金经理等维度去考察。

1、优质的固收+产品要能以最小的风险承担去实现客户的中长期收益目标。我们认为固收+产品的目标是首先要满足客户端的预期收益,特别是持续的、长期收益目标的达成,而不应该为了追求所谓短期排名,让客户承担过度的额外风险。考量优质的固收+投资团队的标准可以是:是否用尽量小的风险,实现了客户的预期回报,对产品波动率和最大回撤等都有要求。

2、优质的固收+产品团队应当有较好的投资纪律和过程管理。我们认为固收+产品运作中的科学性成分大于艺术性,特别强调过程管理和纪律执行。因此优质的固收+产品应当有由基金高管主导的跨团队的资产配置委员会,加强过程管理和绩效评估,以纠正投资团队运作中的偏差和盲区。

3、优质的固收+基金经理应有丰富的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大多数做固收+产品的基金经理是做债券出身的,或者通过股债两人配合。但这类产品更重要的是在各资产类之间的估值定价和配置,以及对确定性较高的细分资产的机会把握,因此,好的固收+基金经理除了具备优异的基金管理经验和业绩之外,如果能够拥有丰富的大类资产配置经验就更加理想了。(中欧基金)

大数据揭秘怎么买固收基金最合算

固收类基金3年期、5年期、7年期平均收益率分别为12.03%、22.12%、46.82%,表现出业绩稳健的特性

受多重因素影响,今年以来全球主要股市剧烈波动,黄金、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亦大起大落。此种市场环境之下,投资者急需寻找资金的避风港,固收类产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实际上,无论市场低迷抑或火爆,又或者是处于“太平”时期,自带避险和“稳定器”属性的固收类产品都是不可或缺的投资品种。即使是激进型投资者,在“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投资原则下,也会在投资的“篮子”里给这类产品留一席之地。

从较长的时间来看,固收类产品确实起到“压舱石”的作用。

当然,市场上固收类基金众多,不同产品的表现有着明显差异。那么,哪些产品更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又有哪些产品表现相对落后?

标点财经研究院联合《投资时报》研究结果显示,在固收类基金组别,3年期表现最好的是易方达安心回馈,而东吴鼎元双债C、中融融裕双利C等37只产品(不同份额分别计算,下同)录得负收益;5年期收益率最高的是诺安双利,东吴中证可转换债券B垫底;7年期所有产品均录得正收益,易方达安心回报A等17只产品收益率超过100%。

3年期:平均收益率12.03%

在2017年—2019年3年期间,能获取业绩数据的1946只固收类基金平均收益率为12.03%。其中超过98%的产品获得正收益,收益率超过30%的基金有13只。

分类别来看,成立满3年的偏债型基金有1332只,3年期平均收益率为12.80%。进一步细分,偏债混合型基金整体表现最佳,平均收益率为16.78%,易方达安心回馈、天治财富增长、东方红睿逸、东方红稳健精选A、泰康宏泰回报、长安鑫益增强A、东方红稳健精选C以及东方红价值精选A共8只基金的收益率在30%以上。其中易方达安心回馈3年期收益率达61.81%,在所有固收类基金中领先;天治财富增长以56.99%的收益率在所有固收类产品中排名第二。而中信建投聚利A等4只产品录得负收益。

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的3年期平均收益率相当,分别为12.19%、12.34%。在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中,国泰互利B表现最突出,收益率为25.65%。而在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中,诺安双利、易方达裕祥回报、汇添富可转债A、汇添富可转债C的收益率均超过30%,其中诺安双利收益率达到51.80%,在所有固收类基金中排名第三。与此同时,在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中,分别有6只、17只产品的净值在过去3年出现下降。

偏债型基金各细分类别3年期平均收益率

“固收+”产品配置价值凸显  投资者该怎么选?持有多久比较划算?

注:数据截至2019年末

5年期:债券型QDII整体表现最佳

固收类基金的5年期平均收益率达到22.12%。在987只纳入统计的产品中,2015年—2019年5年间获得正收益的有957只,占比约97%。

其中,偏债型基金有628只,过去5年平均收益率为24.45%。有13只产品的收益率高于50%,由高至低依次为诺安双利、天治财富增长、易方达裕惠回报、国泰互利B、易方达裕丰回报、广发聚鑫A、易方达安心回报A、南方宝元债券A、广发聚鑫C、鹏华丰融、易方达安心回报B、易方达稳健收益B、华夏永福A,大多为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或偏债混合型基金,在锁定稳健收益的同时亦把握住了二级市场的脉搏。

同时,有29只偏债型基金过去5年收益率为负,其中东吴中证可转换债券B以-97.01%的收益率垫底。中海可转换债券A、民生加银转债优选C等10只产品的净值也跌去三成以上。

固收类基金分类别5年期平均收益率

“固收+”产品配置价值凸显  投资者该怎么选?持有多久比较划算?

注:数据截至2019年末

7年期:全部实现正收益

一个令人惊喜的发现是,若将考察时间延长至7年,能获取业绩数据的455只固收类基金全部实现正收益,避险特点显著。过去7年,固收类基金平均收益率达到46.82%。

细分来看,320只偏债型基金7年期收益率平均达到54.58%。其中有17只产品的净值实现了翻倍,易方达安心回报A、天治财富增长、易方达安心回报B包揽前三,收益率均在170%以上。收益率超过150%的还有长信可转债A、博时信用债券A、博时信用债券B、博时信用债券C。而东吴优信稳健C、东吴优信稳健A表现相对黯淡,7年间收益率不足5%。(投资时报)

延伸阅读>>>

市场震荡 “固收+”产品成“新晋网红”!投资者如何掘金这类“后浪”型选手?

如何判断基金的风格?选择哪种风格的基金比较好?

年内基金分红超600亿!债基成主力为啥分红如此密集?跟基民有什么关系?

相关阅读

本文“固收+”产品配置价值凸显 投资者该怎么选?持有多久比较划算?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
看手机移动端,随时随地看 股票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