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频道: P2P / 其他 /
花十来万就能买到“编制”,获得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南京某培训机构招生人员周斌利用手中掌握的客户资源,以帮助安排进入高校、烟草公司等热门就业单位等名义,先后对13人实施诈骗,收取咨询费、安置就业费等共计71万余元。
10月14日,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对这起诈骗罪案件进行一审宣判,被告人周斌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五个月,罚金人民币3万元。
周斌为何能够屡屡得手,与其他骗子相比有何“高明”之处?宣判后,记者采访了该案主审法官朱世珍,其披露的被告人作案手段可谓用尽心机,值得更多求职者的警惕。
%title图%num

为进高校工作,交了12万元“安置费”
今年30岁的管瑜4年前毕业于南京某学院。毕业后,管瑜一心想进入国家机关工作,铆足了劲参加各类考试,然而确屡次以失败告终。
今年1月,管瑜经老乡介绍认识了周斌,对方声称可以将其安排到南京某高校做行政助理工作,但是要交12万的安置费。为了消除管瑜的顾虑,周斌“承诺”如果不成功就全额退款,为此周斌还与其签订了一份《安置就业协议》,并表示会在江苏人力资源网上公布招生公告,管瑜于是将12万元通过银行转账给周斌。
%title图%num

大约一个月后,周斌电话联系管瑜,告诉她招聘考试因受疫情影响取消了,改为内部推荐,还说自己“已经跟学校的教授以及人社厅某领导打好招呼”,让管瑜直接去面试,“走个过场”。
今年3月,周斌又告诉管瑜直接被录取,不用参加面试,让她自费去鼓楼医院体检,并称录用结果将在4月份公示。
接下来的日子里,管瑜急切地等待着录取结果,可是不管她如何等待,却始终没有在录取公告中找到自己的名字,而周斌也在5月彻底失联。管瑜发现自己被骗,于是报了警。
以烟草公司做诱饵,用20元咖啡骗得15万元
记者了解到,曾经在被骗者眼中“神通广大”的周斌其实只是一家教育培训机构做招生人员,只有中专学历。
因为在教育培训机构工作的原因,周斌手中掌握了大量的学生个人信息,并对这些学生的就业意向有了充分了解,进而想到可以利用手中的客户资源赚钱。
吴敏是周斌的第一个“猎物”。一天,周斌在网上看到某烟草公司的招聘信息,立刻想到吴敏曾告诉他,自己想进烟草公司上班。周斌约吴敏在咖啡馆见面,告诉她有一个可以进烟草公司工作好机会,但是要交15万元安置费,并拿出一份《就业安置协议书》给吴敏。
在收到吴敏的15万元之后,周斌很得意:原来钱这么好赚,一份花2元钱打印的协议书,一杯20元的咖啡,让自己轻易赚到了15万元。
轻易来的钱,去的更容易。周斌谈了一个女朋友,为自己营造了一个有钱人的“人设”,这15万元几天时间就被挥霍一空。此后,周斌陆续以同样的手法,骗到了更多的钱。
共49万余元损失未挽回,被害人“身心疲惫”
经过法庭审理查明,周斌在2018年3月至2021年4月间,以帮助他人安排到银行、烟草公司、学校等企事业单位,帮助办理多所大学本科学历学业证书等名义,先后对13人实施诈骗,收取咨询费、安置就业费等共计71余万元,赃款均被其用于还债和个人挥霍。
%title图%num

记者了解到,案发前后,周斌及其亲属和中间人退赔了部分款项,但多名被害人目前仍有共计49万余元的损失未能得到挽回。
而对于被骗者来说,不但遭受了财产损失,还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甚至失去了本来拥有的机会。
%title图%num

管瑜说,自己被周斌骗取钱财后身心疲惫,精神压力很大,无心学习。期间,错过了多次国考、省考、事业编考试等机会。“这12万元是我们全家凑到的钱,我的父亲因为出车祸生活不能自理,母亲目前也生病,医疗费、护理费完全拿不出来,生活陷入了困境,精神也受到了刺激……”
江宁开发区法院当庭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周斌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五个月,罚金人民币3万元;责令其继续退赔多名被害人的损失。
法官:骗子做足“功课”,警惕三大手段
目前,管瑜尚有近10万元损失没能追回,她感到非常后悔,也有些想不通:当初自己为什么就会轻信一个素未谋面的人,拿着自己父母的血汗钱送给骗子?她还不知道,周斌为诈骗可谓做足“功课”,用尽心机。
%title图%num

庭审结束后,记者采访了该案主审法官朱世珍。朱世珍告诉记者,周斌作案之所以屡屡得手,具体来说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周斌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学生资源,抓住他们急于寻求一份好工作的心理,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发布银行、高校等人们单位的招聘信息,吸引当事人的注意。后期通过二手交易平台发布高端就业安置帖,吸引更大范围的被害人上当。
其次,周斌前期做了很多“功课”,为了顺利实施诈骗,他经常浏览一些人力资源网、人事考试网上的招考信息,了解招考单位的情况、岗位要求。他还经常跟高校的在校学生联系,了解高校辅导员、行政助理的相关要求,往往诈骗时相关单位确实在对相应岗位进行招聘。
再有,他利用签订就业协议、出具收款凭证或欠条为道具,协议约定不能入职全额退款,部分协议还盖有伪造的培训机构公章,使诈骗形式上更加逼真。
朱世珍表示,对于急于找到一份好工作的人,不要轻信微信群、朋友圈发布的信息,也不要随意加别人的微信及在交流中泄露过多的个人信息。此外,最重要的是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学历、好工作都只能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
[此文来源:零距离。版权说明:以上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

本文买编制靠谱吗?南京一培训机构员工诈骗71万元 获刑七年五个月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
看手机移动端,随时随地看 股票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