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1纳芯微表示,明年将在座舱领域重点布局,预计多款座舱领域芯片将量产发布;要点2纳芯微董事、董事会秘书姜超尚表示,公司未来投资并购的重点将继续围绕主营的汽车电子和泛能源赛道。
《科创板日报》12月4日讯(记者 陈俊清) “明年我们将在座舱领域重点布局,预计会实现视频传输Serdes芯片、电源管理芯片、音频功放芯片(如Class D功放芯片)以及车载音频总线A2B产品的量产发布。”在纳芯微今日(12月4日)举行的业绩会上,该公司董事、董事会秘书姜超尚回答《科创板日报》记者提问时如是称。
纳芯微是一家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公司,致力于围绕下游应用场景组织产品开发,聚焦传感器、信号链和电源管理三大产品方向,提供半导体产品及解决方案,并应用于汽车、泛能源及消费电子领域。
受整体宏观经济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纳芯微产品售价承压,处于增收不增利的情况。财务数据显示,该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3.66亿元,同比增长36.49%;归母净利润为-4.08亿元,同比下降62.52%。
姜超尚在业绩会上表示,目前情况下,工业市场的库存水位已恢复到正常水平,但市场需求仍疲软;光伏市场正在去库存;预计可能到今年年底至明年一季度能回到正常库存水平,当前需求低于正常需求。
通信行业库存去化也需到年底至明年一季度完成;汽车电子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需求旺盛,在新能源车带动下,呈现新物料增长机会,整体需求较为旺盛。
关于新产品研发及量产计划,除开头提到的座舱领域布局外,姜超尚在业绩会上表示,在汽车三电领域,尤其是电动车动力电机电控部分的驱动芯片,市场份额增长显著。此外,该公司今年已实现大规模出货的产品包括多通道尾灯驱动芯片、磁电流传感器芯片以及部分接口芯片。
姜超尚进一步称,马达驱动类芯片和集成式电机驱动SOC芯片预计明年将进入规模量产阶段并实现快速增长。另外,高边开关类产品也已完成产品的发布,并将在明年陆续有量产。
“在MCU产品方向,针对能源和汽车电源领域的MCU主控类产品,预计将在年底至明年初正式推向市场。同时,我们还在研发集成电源管理类产品和底盘安全类产品,例如轮速传感器、碰撞压力传感器以及功能安全相关的马达驱动等,这些产品在未来也将陆续进入送样和量产阶段。”姜超尚如是说。
海外布局方面,纳芯微在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设有分支机构,已和大陆集团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开发具有功能安全特性的汽车级压力传感器芯片,全新开发的压力传感器芯片将基于大陆集团的下一代全球平台,在可靠性和精度等方面进行重点提升。
今年6月,纳芯微在“科创板八条”发布后宣布以7.93亿元现金高溢价收购麦歌恩合计79.31%的股份,引发市场关注。截止到今年三季报披露,麦歌恩已完成股东名册的变更,公司已取得交易对手方矽睿科技直接持有麦歌恩的62.68%的股份。
对于收购,姜超尚在回答《科创板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收购麦歌恩是为了实现强强联合,补全公司在磁传感器领域的布局,加强研发实力,增加产品品类和客户端覆盖,以提升公司在磁传感器领域的竞争优势。
“公司未来投资并购的重点将继续围绕主营的汽车电子和泛能源赛道,通过并购补全核心能力和产品组合,尤其是关注高速类和处理器类产品等与公司现有产品有良好系统协同效应的方向。”姜超尚如是说。
随着一系列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持续协同发力,制造业PMI在景气区间上行,扩张步伐有所加快。非制造业PMI下降0.2个百分点,综合PMI与上月持平,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总体保持稳定扩张。11月份,随着一系列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持续协同...
今日港股重要公告如下:1)公司要闻$香港宽频 (01310.HK)$:已收到I Squared Asia Advisors Pte Ltd.提出无约束力的初步意向,表示有意收购公司的100%已发行股份;此外,$中国移动 (00941.HK)$提出以每股5.23港元的价格要约收购,...
热点要闻美联储三大高官表态:对12月利率决定保持开放态度三位美联储官员周一明确表示,他们预计美联储将在明年继续降息,但没有说他们承诺在本月晚些时候进行下一次降息。“鹰派”理事沃勒表示,倾向于在12月降息;纽约联储主...
要点1在手订单方面,截至9月底,该公司在手订单约75亿左右,其中锂电占80%,其余为3C和光伏;今年新签订单预计还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尤其在光伏领域;要点2固态电池量产订单目前已处于技术方案最后确认阶段;要点3目前固态电池处于...
要点1AI与低代码的结合,正在彻底改变软件开发过程。Github最近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已经有97%的受访开发者表示在工作中使用过AI编程类工具。据Spherical Insights的最新预测,到2032年,AI编码工具市场规模可能超过295...
本文“纳芯微:多款座舱领域芯片拟明年量产发布 并购瞄准汽车电子和泛能源赛道|直击业绩会”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