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1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回应是否会做人形机器人时表示,概率上肯定是100%,但节奏不是现在;要点2除特斯拉外,中国品牌中的比亚迪、广汽集团、奇瑞汽车、小米、赛力斯、小鹏汽车、上汽集团、长安汽车和东风汽车,均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有所涉足。
财联社12月26日讯(记者 徐昊)从特斯拉推出首款人形机器人原型Optimus,到今年AI概念持续火爆,人形机器人作为AI与物理世界的接口,成为继飞行汽车之后,主机厂又一跨域融合的新标的。
12月25日,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回应是否会做人形机器人时表示,概率上肯定是100%,但节奏不是现在,“如果我们连L4级自动驾驶的汽车都解决不了,怎么去解决更复杂(的应用场景)。车是最简单的机器人,如果车没法实现,其他人工智能机器人还是非常有限的。”
尽管李想认为理想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时机尚未成熟,但由智能驾驶触及AI技术的主机厂,已渐次入局。除特斯拉外,中国品牌中的比亚迪、广汽集团、奇瑞汽车、小米、赛力斯、小鹏汽车、上汽集团、长安汽车和东风汽车,均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有所涉足。
“汽车行业在人工智能时代出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趋势——‘在路上’是智能汽车,‘飞上去’是飞行汽车、低空产业,‘立起来’是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看来,智能汽车产业正在进一步发展为聚合型智能产业。
业内普遍认为,车企在自动驾驶、传感器、机器视觉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与人形机器人开发存在诸多共通之处,在供应链上亦存在大量重叠。同时,汽车工厂也是人形机器人应用的重要场景,可形成研发、制造、应用的商业闭环,并且可外溢到更多应用场景,加快人形机器人商业化步伐。
从现阶段看,车企主要通过自研、合作开发、投资创业企业等方式布局机器人赛道。在自研方面,12月8日,由广汽集团自主研发的第二代具身智能机器人亮相。“广汽集团启动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以来,重点依托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成熟的产业链,通过共用车端芯片、激光雷达等零部件来分摊研发成本,并以车规级标准定制开发,在性能提升的同时确保高端品质。”广汽研究院前瞻技术部部长刘巨江表示。
同样进行自主研发的还有小鹏汽车。11月初,小鹏汽车在广州发布其自主研发的全新AI人形机器人——Iron。据介绍,Iron机器人已在小鹏汽车的广州工厂投入实训,主要参与小鹏P7+车型的生产流程。
奇瑞汽车则是合作开发的代表。今年4月,奇瑞汽车联手AI公司Aimoga共同研发了人形机器人Mornine,进军人形机器人赛道。Mornine是一台具备先进人工智能的人形机器人,能够准确地理解人类语言交互意图,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行动策略和语言输出。与众多汽车制造商将机器人主要应用于汽车生产线以提高生产效率的常规做法不同,奇瑞为Mornine设定了一个全新的角色——门店导购。
上汽集团以投资机器人企业的形式切入人形机器人领域。今年3月,上汽创投参与人形机器人本体企业智元机器人的A3轮战略融资。除了上汽创投,上汽金控旗下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尚颀资本、恒旭资本也在加大对“投早、投小、投科技”的探索。其中,尚颀资本于今年7月参与通用机器人初创公司逐际动力LimX Dynamics A轮战略融资,恒旭资本正在研究推进相关潜在标的。
作为最早开发人形机器人的车企,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概念于2021年8月首次提出,次年9月原型机首次亮相。2023年3月,Optimus首次展示了稳定步态行走与双手抓取动作;同年12月,特斯拉发布Optimus 2代,稳定性、灵活度、速度、轻量化等方面均实现提升。截至今年12月10日,特斯拉更新Optimus户外盲走视频,复杂环境应用能力增强,未来将配合视觉方案、优化步态。
之所以越来越多的车企选择这一赛道,正是看重了人形机器人未来远期的经济效益。特斯拉CEO马斯克曾多次强调,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项目将比其汽车业务和FSD更有价值,其甚至预言,到2040年,人形机器人的数量可能会超过人类。“2025年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将量产千台级,人形机器步入量产元年;2026年Optimus大规模生产并外销,远期需求量级达百亿台。”马斯克预计。
据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至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约27.6亿元;到2029年,该市场规模有望扩大至750亿元,占据全球市场的32.7%;到2035年,这一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提升至3000亿元。
上一篇:智己、阿维塔接连融入大笔资金 新能源汽车背后站满了“国资投资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
要点1本周中英科技、煌上煌、雅运股份、秦川物联等4家上市公司宣告并购重组告吹,据不完全统计,近一个月累计12家上市公司公告终止并购重组(附表)。要点2终止并购重组给多股“当头一棒”,公告次日,英唐智控、雷迪克、秦川物...
招商策略研报认为,A股在未来两年出现大级别上行的概率较大。展望2025年,建议关注政策十大领域。一是财政有望更加积极,建议关注三大发力方向;二是货币政策将适度宽松,但需关注外部两大事件对降准降息节奏的影响;三是消费领...
港股航空股盘初集体走高,截至发稿,$中国国航 (00753.HK)$涨3.98%,报5.22港元;$中国南方航空股份 (01055.HK)$涨3.69%,报4.22港元;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 (00670.HK)$ 涨2.37%,报2.59港元; $北京首都机场股份 (00694.HK)$ 涨1.4%,...
根据2023年3月31日生效的境内企业境外上市备案新规,企业选择香港H股上市,原大小路条已成为历史。企业境外上市可直接递交招股书,而大路条将被“备案通知书”代替。2024年12月20日,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司发布关于赤峰吉隆黄...
12月23至24日,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蓝佛安作工作报告,会议强调,2025年要重点做好六方面工作。一是支持扩大国内需求。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
本文“造车之后再造“人” 超十家车企布局、已成AI时代必选项?”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