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频道: 行情 / 知识 / 新股 / 要闻 / 基金 /
  • 延续加码节奏,平安年后增持3家银行股

    2025-03-12 10:08:37 收藏

中国平安对银行股的热情仍在延续。2月11日,香港联交所披露平安及旗下平安资管已于2月6日连续增持3...

中国平安对银行股的热情仍在延续。

2月11日,香港联交所披露平安及旗下平安资管已于2月6日连续增持3家银行,将农业银行H股、邮储银行H股、招商银行H股持股比例分别拉升至6.07%、6.05%、6.06%。

依照当日股价估算,一日内,平安用于增持银行股的资金,已达4亿港元。

此前中国平安与旗下人身险公司、资管公司曾密集举牌银行股,于2024年末至2025年初增持建设银行H股、农业银行H股、招商银行H股、邮储银行H股至5%,增持工商银行H股至15%。

从标的看,平安红利资产偏好明显,举牌标的均为高股息的大行H股。

延续加码节奏,平安年后增持3家银行股

这一选择在市场预期内。

2024年的新一轮“举牌潮”中,险资策略持续切向防御、高股息特征进一步强化。

一是低估值的港股增配明显,被举牌公司中过半为股息表现更好的H股公司;

二是举牌标的普遍集中在公用事业、环保、银行等高股息行业,以及医药、非银等未来或有协同可能的行业。

不过相较同业,平安本轮发起举牌的时机稍显迟缓。

综合保险行业协会数据,平安上一轮集中举牌发生在2018-2019年;而2019-2024年期间,保险业已爆发过2轮“举牌潮”。

第一次是2020年结构性“牛市”期间,以头部险企为代表的险资曾完成举牌24次。

彼时的资本市场整体回温,电气、食品等板块涨幅居前,率先进入新会计准则过渡期的国寿、太保等头部险企频繁举牌,对高股息红利资产表现出一定偏好。

第二次是2023-2024年期间,随着险企集体步入新会计准则过渡期、权益市场呈现底部回温迹象,险资对红利资产的侧重持续凸显。

在2024年末平安举牌前,其余险企已在年内完成近20次举牌。

举牌后的持续增持,亦体现了平安对当前形势下红利资产的看中。

申万宏源曾在研报中指出,“平安增持银行H股或出于资产配置及业务发展双重考量,兼具积极响应中长期资金入市号召的正外部性。”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2025年年初至今银行股表现平稳,好于红利板块,在重估银行信用风险资产背景下,预计上半年仍有确定性较强的回报行情。

相关阅读
  • 阿里夸克AI眼镜来了,下周Ai眼镜行情如何?附AI眼镜概念股龙头股名单

    阿里夸克AI眼镜来了,下周Ai眼镜行情如何?附AI眼镜概念股龙头股名单

    2025年7月26日,随着阿里巴巴正式发布夸克AI眼镜并展示真机,AI眼镜行业迎来新一轮催化。这里我们将结合最新产业动态与机构观点,深度梳理的AI眼镜概念股龙头股名单及股票代码,供各位参考。...

    2025-07-26 16:55:10
  • 保险概念股票有哪些?保险概念股前5名龙头

    保险概念股票有哪些?保险概念股前5名龙头

    保险概念股票有哪些?分别有新华保险(601336)、中国平安(601318)、中国太保(601601)、中国人保(601319)、中国人寿(601628)以及*ST天茂(000627);下面为大家分享了保险概念股前5名龙头,大家可做一定的参考!...

    2025-07-26 16:37:48
  • A股指数能否上3809?

    A股指数能否上3809?

     本周再创低点3040以来新高3613,距离2024年10月8日高点3674只有区区61点距离,不是要不要拿下3674,而是拿下3674指向何方?在3433没有失守前,行情没有走坏之忧,行情总体是依托周线牛熊线3433支撑逐步震荡攀升,去挑战中期第一...

    2025-07-26 17:41:54
  • 在股市里如何赚钱?诀窍就2点!

    在股市里如何赚钱?诀窍就2点!

    炒股赚钱的核心能力,或者说炒股赚钱的诀窍(核心因素),其实就两点而已。其一,知进退。知进退的本质,其实就是能够正确的评估环境,正确的评估事情进展的程度。其二,懂取舍。就股市而言,是指知道哪些股票可以去参与,哪些股票不应去...

    2025-07-26 22:02:26
  • 中国中免能否借着海南封关起飞?

    中国中免能否借着海南封关起飞?

    海南封关的时间终于定了,这对于中国中免来说,肯定是莫大的利好,那么,中国中免(601888.SH)能否借助2025年12月18日海南封关实现“起飞”,核心在于政策红利能否兑现为业绩弹性,以及公司能否在竞争加剧中守住护城河。...

    2025-07-26 22:18:35

本文延续加码节奏,平安年后增持3家银行股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
看手机移动端,随时随地看 股票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