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情况?赚了指数不赚钱 这类基金有六成干不过业绩基准
今年以来,市场行情相对去年有所回暖,截至5月23日,上证综指、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等主流宽基指数均在年内取得正收益,但代表公募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的Wind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的年内涨幅却已经转负。赚了指数不赚钱,似乎是不少基民共同的感慨。
在这一背景下,不少投资者将视野转向了指数增强基金(以下简称为指增基金)。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场轮动加快、量价因子更为占优的背景下,以基本面量化投资为核心的公募指增基金开始在超额收益上承压。赚了指数不赚钱,同样体现在了指增基金上。
六成指增基金跑输业绩基准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5月23日,在384只指增基金中(剔除今年新成立的基金,按不同份额分开计算),246只年内收益为正,但仅有151只指增基金获得了超越基准的正收益,占比不足四成。这意味着超六成的指增基金都跑输了业绩基准。
例如,中证500今年以来上涨了3.21%,但在跟踪中证500的59只指增基金中,5只产品的年内收益却为负数,33只跑输业绩基准,部分产品甚至落后近6个百分点,超额收益不复存在。
再比如,在窄基指数和相关指增基金中,中证高端装备制造指数今年以来微涨了0.71%,但跟踪该指数的一只指增基金的年内收益却为-7.56%,落后业绩基准超8个百分点。
“一部分原因是基金仓位限制,但主要原因还是今年市场热点轮动太快,至今仍然没有形成确定的趋势,指增基金无论是主观基本面增强还是机器量化增强都遭受一定挑战。”有第三方评价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
上海一位指增基金经理则认为,这也和今年量价因子比基本面因子表现更优有关。但公募由于交易费用、换手率、合规风控等方面的限制,很难发挥量价因子的优势。
“我们可以看到,从去年以来,私募指增大多比公募指增表现要好,主要原因就是私募的交易机制灵活,其来自于交易相关的超额贡献占比可能会高一些。而公募则相反,虽然大家也都会用量价因子,但因为公募的交易费用比较高,而且有很严格的风控系统,交易速度和换手率都会有很明显的上限,这样的限制天然决定了公募指增的超额收益更多来自于偏基本面类型的因子。”该指增基金经理向记者解释。
中证1000指增受影响较小
从目前来看,在众多宽基指增中,中证1000指增基金的超额收益表现相对较好。
截至5月23日,中证1000指数今年以来上涨3.93%,而在21只跟踪中证1000的指增基金中,17只基金跑赢业绩基准,其中招商中证1000指数增强A、国泰君安中证1000指数增强A的超额收益分别达到了4.79%、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