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频道: 行情 / 知识 / 新股 / 要闻 / 基金 /

  2020年9月,中国政府明确提出“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目标。CCUS作为一种应对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捕集、利用和储存CO2排放物,可以减少大气中CO2的排放量,帮助航空、石化、钢铁等难减排的工业行业实现绿色转型,抵消不可避免的排放,还能够将捕集的碳元素提供给各行业,实现绿色循环利用,增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经济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全国多地油田已启动CCUS工业化示范项目,目前国内各油田的主要研究都在二氧化碳的捕获、集输和注入端,还需要一款能够精确计量和定量评价二氧化碳封存效果的技术;国家制定的碳减排目标、碳排放权交易,以及相关的财政、税收支持等,也需要精确计量二氧化碳的封存量,才能进行减排统计和碳交易。经过研发团队的不懈努力和持续的科研投入,海默科技(300084)成功研发出一整套二氧化碳驱油及评价技术,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01

  功能

  1)智能分注

  监测功能:分层监测,实时对每层的二氧化碳注入流量、温度、压力及地层压力等参数进行测量,并将数据通过电缆发送到地面。

  测调功能:根据地面确定的生产制度,智能调节每层注气量的大小。

  数据远传:可以接入油田数字化,或采用GPRS信号,实现远程通讯和控制。

  2)碳计量

  精确计量二氧化碳注入和产出量,计算碳利用及封存效率,为碳交易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不仅可用于二氧化碳驱油的效果监测和评价,还可用于二氧化碳压裂的地面监测和评价。

  3)驱油效果评价及优化

  注采联动,优化生产制度,更好地指导分层注气方案,实现油气增产及更大的碳封存率,提高原油采收率。

  02

  特点

  1)无需三相分离器

  2)能够测量溶解于液相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3)可实现二氧化碳含量的实时在线监测及数据远传

  03

  案例

  目前海默二氧化碳驱油及评价技术已在国内多个油田得到成功应用,下面是该技术在国内某页岩油水平井的应用情况:

  该页岩油水平井累计注入液态二氧化碳3600m3,焖井结束后,放喷管线接入二氧化碳在线监测工艺流程,开井放喷至见气后开始在线实时监测,同时对7口邻井进行监测。放喷井在32天后基本无二氧化碳产出,只有2口邻井监测到ppm量级的二氧化碳产出(可忽略),井组累计采出二氧化碳约1080m3。

  二氧化碳埋存率=(3600-1080)/3600*100%=70%。

  04

  结语

  与行业内其它减碳手段相比,CCUS存在诸多特定优势。但不可忽视的是,在捕集、输送、驱油与埋存等各环节还需要进一步攻关完善。未来,海默科技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创新,在CCUS领域不断探索,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油气田产业深度融合,为企业能源转型和国家 “双碳”目标实现作出更大贡献。



 

海默科技股票行情:

(诊股日期:2023-08-16)


● 短期趋势:该股处于空头行情中,可能有短期反弹。

● 中期趋势

● 长期趋势:已有2家主力机构披露2022-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246.54万股,占流通A股0.75%

综合诊断:海默科技近期的平均成本为6.26元。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后续可继续关注。
相关阅读
  • 诺和诺德及礼来持续热炒 医药估值低洼可留意

    诺和诺德及礼来持续热炒 医药估值低洼可留意

      今年除了AI概念大热之外,有一个板块静静地涨了很久,就是马斯克等名人新身验证的一种新减肥方法,GLP-1减肥概念大热。其中代表诺和诺德和礼来今年都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两家药厂的市值已经等于港股及A股所有医药上...

    2023-10-07 15:23:56
  • A股市场的投资者为什么绝大部分不赚钱?

    A股市场的投资者为什么绝大部分不赚钱?

      过去的20年,A股市场的投资者为什么普遍不赚钱呢?就是因为20年前的A股市场整体高估,你买的贵当然不赚钱。我记得我2014年入市时,经历了2015年那波牛市,那时流行炒壳资源,A股当时实行核准制,退市制度不完善,一个壳都值钱的...

    2023-10-07 15:02:24
  • 债息屡破顶加剧美股跌势 港股续寻底

    债息屡破顶加剧美股跌势 港股续寻底

    债息屡破顶加剧美股跌势美国经济数据维持强劲,日前公布的制造业数据好过预期后,并返回去年11月的高位,复甦趋势明显。昨日公布的职位空缺意外急增,显示企业愿意继续招聘,同时反映劳工市场依然紧张。数据支持10年期及30年期...

    2023-10-07 14:53:33

本文海默CCUS——二氧化碳驱油及评价技术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
看手机移动端,随时随地看 股票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