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频道: 行情 / 知识 / 新股 / 要闻 / 基金 /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4.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1岁”…… 一个个清晰的数字,宣告了“十四五”时期的奋斗所向,也展开了中国未来的发展图景。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十四五”期间,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其中,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生产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习近平指出:“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粮食工作,千头万绪,关键是要牵住“牛鼻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生产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坚决打赢种业翻身仗。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抓好种子和耕地,就抓住了粮食安全的根本。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种子和耕地形势怎样、如何打好种业翻身仗、如何保护好耕地,成为社会持续热议的话题,并延续到了今年的全国两会上。

  为粮食生产装上“安全阀”,两会上,代表委员纷纷建议,要加速推进我国传统农业数字化改造,快步迎接数字乡村的春天。

  粮食生产已经受益于农业科技的应用。不论是种子革命、化肥的使用,还是农药技术和农作物栽培技术的改进等,都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造就了我国粮食生产的“十七连增”,最近六年一直稳产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是474公斤。

  但持续增长的背后,靠种植规模保粮食产量的做法并没有彻底改变,生产的低效问题依旧存在。以化肥利用率为例,我国每产1吨粮食,平均施肥250kg,化肥使用近乎高出欧美国家1倍;我国极度缺水,但农田灌溉却伴随高度浪费;农民种地利润薄,数据显示我国稻谷、小麦、玉米3种粮食净利润每亩不足170元。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对粮食增产的贡献逐年提高,目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比10年前提高10多个百分点,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势必要求我们谋求粮食生产的新思路、新方式。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耕地有限,科技进步无限,科技进步是粮食生产的根本出路。

  在耕地稳定的情况下,要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粮食需要,保证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长,必须靠不断创新的粮食增产技术来保障。“藏粮于技”是粮食生产的必然选择。要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与数字农业相比,传统农业主要依靠过去积累的经验或手艺来进行判断决策和执行,以“人”为核心,这也导致了整体生产环节效率低、波动性大、农作物或农产品质量无法控制等问题。

  而在数字农业模式中,通过数字化设备比如田间摄像头、温度湿度监控、土壤监控、无人机航拍等,以实时“数据”为核心来帮助生产决策的管控和精准实施,并通过海量数据(603138)和人工智能对设备的预防性维护、智能物流、多样化风险管理手段进行数据和技术支持,进而大幅提升农业产业链运营效率并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等。

  与“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汗如雨满身泥”的传统劳作方式不同,如今田野上奔忙的多是“无人机”“无人车”,水田无人搅浆、无人驾驶运苗、无人驾驶插秧、无人机撒药施肥……作为现代农业的“集成模块”,越来越多的“黑科技”在华夏大地上大显身手。

  田间春管,农民在手机上“下单”,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除草、打药等田间管理;干旱浇水,农民打开手机APP轻轻一点,田里的庄稼就会得到精准灌溉;疫情期间,1500架植保无人机仅用9天就完成200万亩小麦的统防统治任务……

  “坐在家里,刷刷手机就知道该干啥活了、该咋干,我一个人就能把这2000亩农田伺候得舒舒服服。”种粮大户王守田说,农户只需打开APP轻轻一点,智能终端系统就会自动分析生态气象监测数据,并且根据作物生长规律、土壤墒情等因素实现自动灌溉施肥。

  农民史银元则打开手机上的app“田小二”,点击“配肥”选项,一份基于自家土壤和作物需肥特性的大数据通过云端传到附近的“智能配肥站”,很快他就收到了自家田块专属的“个性化肥料”。

  果子长势如何、哪天施肥、用量多少、在哪些区域、由谁实施等,整个生产过程,都由大数据来监管。有了这些高科技技术,苹果的种植和管理全靠这台电脑,当然就用不了那么多人了。只需坐在电脑前,就能看到苹果的开花情况,同时还可以轻松搞定浇水、施肥、病虫害监测……通过大数据平台,一个人可以监测管理上千亩地,很好地解决了受疫情导致人工缺乏的问题。

  提及粮食安全,还有一个方面也是离不开的,那就是化肥。农业农村部的调查显示,和上世纪80年代相比,30年来我国耕地的基础地力下降了至少10个百分点。现在产量(亩产)大多数是以大量投入化肥来支撑的,一旦化肥不投入了,很有可能地力就产不出来”。

  化肥本身没有问题,事实上它对粮食产量的贡献高达50%以上,但是用的太多,用的不合理,长期下来就会引起耕地退化、地力下降。目前,我国耕地质量问题集中体现在三片地上:南方耕地酸化、北方耕地盐碱化、东北黑土地退化,涉及到的面积已达到6.6亿多亩,是耕地治理的重点区域。

  眼下,富邦股份(300387)已经启动新型测土配肥项目。专家测土,测了土以后,分析地里种了什么作物,土壤养分供应如何,作物全生育期需要多少,该用什么比例,再按照配方比生产肥料,指导农民用好配方肥。通过这个办法,农民在施肥中就不至于用量太多或太少,造成浪费或欠缺。同时,富邦股份也正在推动水溶肥、靶向肥等新型肥料的推广和应用,根据作物整个生长周期对养分的需要,提高肥料利用率,保障粮食安全。

  相比于传统的施肥模式,这种“测土配肥”模式结合土壤基础数据和作物需肥特性,有针对性的进行肥料配制,最大限度实现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的平衡,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的平衡,酸性肥料与碱性肥料的平衡,长效肥料与速效肥料的平衡等问题,最终实现养分之间的协同作用,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土壤,降低施肥成本等。

  而且这种黑科技操作也非常简单,农户只需打开手机APP,点击“配肥”选项,一份依据相应田块土壤数据和作物需肥数据,就可快速自动计算出肥料配方,并实时传送至附近智能配肥站,车间智能终端配肥机分分钟就完成了配肥工序,生产出相应田块专属的个性肥料。

  目前富邦股份已用自身独有的土壤检测“卡脖子”技术建成巴彦淖尔1100万亩、应城100万亩土壤数据库,为种植规划、土壤改良和测土配方施肥提供数据支撑;投资并引进的以色列Saturas茎水势传感器已在美国、西班牙、意大利、以色列商业化,2020年7月在云南、广西、山东投入应用,在汉江流域的陕西、河南、湖北三省也有试验;自主研发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小型化数字配肥机,目前已落户湖北、陕西、河南、湖南、山西、内蒙古等省份。同时还与摩洛哥OCP集团合作,已经在非洲布局了60余台数字化智能配肥机,助力非洲的农业升级。自主开发的农业数字种植“田小二”APP平台,累计服务人数超过20万、服务田块面积超过2000万亩。

  自 2016 年以来,富邦股份以数字农业为发展方向,为国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土壤检测、智能配肥、增值肥料、精准灌溉、作物估产等种植业综合服务方案。通过全球整合和自主创新,富邦股份以“土壤检测、智能配肥、新型肥料、作物估产、智能滴灌、病虫防治、数字服务平台”的产业链生态已形成闭环,并通过六大新模式为现代农业禀赋新动能。富邦股份愿用数字化技术和服务,全力助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同时作为京东合作伙伴,在特色农产品流通上也可给予协助,为农户提供从种到收到售(耕、种、管、防、收、烘、储、销)全产业链服务,实现标准化种植、标准化产品、品牌化运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是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技术创新的方向是向轻简化、机械化、精准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相关专家称,今后,“能人种田”将变为“专家”种田,既能大大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更可以解决农村农业劳动力不足,使粮食生产全程变得越来越高智能,缩小我国与最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所贵惟贤,所宝惟谷。”“稻”是生存之道、发展之道,一米一饭关系国家安危、人民幸福。“粮”来自于良田、良技,千里沃土藏着食粮,藏着丰收和希望。播撒一粒粒良种,守护一片片沃土。代表委员对两个要害的热议,传递出了国家重农抓粮的信号,也让人们对国家粮食安全充满信心。



 

富邦股份股票行情:

(诊股日期:2021-03-12)


● 短期趋势:弱势下跌过程中,可逢高卖出,暂不考虑买进。

● 中期趋势:有加速下跌的趋势。

● 长期趋势:迄今为止,共6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1.51亿股,占流通A股52.09%

综合诊断:近期的平均成本为6.81元,股价在成本下方运行。空头行情中,并且有加速下跌的趋势。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后续可继续关注。
相关阅读
  • 冀中能源:煤炭价格高位运行 2022年净利润增62.73%

    冀中能源:煤炭价格高位运行 2022年净利润增62.73%

    冀中能源:煤炭价格高位运行 2022年净利润增62.73%。讯,冀中能源(000937)4月26日晚发布2022年业绩报告。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360.36亿元,同比增长14.68%。归属于上市...

    2023-04-26 20:25:15 证券时报网
  • 奇安信2022年实现扭亏为盈

    奇安信2022年实现扭亏为盈

    奇安信2022年实现扭亏为盈。贝壳财经讯(记者罗亦丹)4月26日,奇安信发布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公司于2022年实现扭亏为盈,2023年一季度迎来业绩开门红。具体来看,2022年公司实现...

    2023-04-26 20:25:43
  • 加快数字化转型 推动供应链升级

    加快数字化转型 推动供应链升级

    加快数字化转型 推动供应链升级。近日,铭利达(301268)召开数字化采购管理平台项目启动大会。铭利达、甄云科技高管、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会。双方高管表示,通过平台项目整合各自优势资源,深化协同创新,拓展...

    2023-04-26 20:26:23 铭利达官微
  • 国网英大公布2022年年报 稳运营促进稳增长

    国网英大公布2022年年报 稳运营促进稳增长

    国网英大公布2022年年报 稳运营促进稳增长。国网英大(600517)4月26日晚公布2022年年报与2023年一季报。公司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抓统筹、强经营、稳安全,实现营业总收入108.61亿...

    2023-04-26 20:26:14
  • 中关村:创新型医药产业集团渐成形 一季度净利润增245%

    中关村:创新型医药产业集团渐成形 一季度净利润增245%

    中关村:创新型医药产业集团渐成形 一季度净利润增245%。4月26日晚间,中关村(000931)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及2023年一季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60亿元,稳中有进,同比增长5...

    2023-04-26 20:26:16

本文数字技术为粮食生产装上“安全阀”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
看手机移动端,随时随地看 股票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