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频道: P2P / 其他 /
  互联网贷款出现后,欺诈风险迅速成为网贷业务的主要类别风险之一,特别是团队欺诈风险,成为网贷业务最可怕的风险类别。



  在网贷业务早期,团队欺诈导致了某放贷机构十数亿元、某类网贷产品数十亿元的贷款损失。

  团伙欺诈的破坏性这么大,是因为团伙欺诈有一个黑产链条。

  这个黑产链条可以分上、中、下游,又可细分为4个大的环节。

  上游是身份贩卖环节,主要是收集身份证、银行卡、实名手机号。前几年网上揭露了很多“办会员送礼品”的套路,忽悠老头老太带着全家老少录入身份证、银行卡和手机号然后送米面油,结果这些身份信息就被卖给了黑产。

  中游包括身份包装和情报贩卖两个环节。

  身份包装是对收集到的身份,制作假的收入证明、银行流入,还模拟手机定位,从而使身份能够通过放贷机构的信贷政策。

  情报贩卖主要是两块内容,一块是如何更有针对性的包装身份从而更容易获得贷款,另一块是找到有风控漏洞可钻的贷款平台。

  下游就是诈骗实施环节。诈骗团伙通过猫池(养手机号)、群控系统(通过系统批量注册/登陆/申请等)、打码平台(破解图形验证码)等高科技手段,针对贷款平台的风控漏洞迅速地、批量地申请贷款并用款。

  团伙欺诈由于根本不考虑还款的问题,因此获得贷款就是全部收益;为此团伙欺诈可以花大价钱应用高科技设备,也可以通过较高的成本利诱普通人成为黑产的受害者甚至帮凶。

  据称,团队欺诈黑产链条高峰时全国涉及数十万人。

  面对团伙欺诈风险,金融机构有几种应对方案:

  一是针锋相对,在反欺诈方案上下工夫,比如采用设备指纹、知识图谱等高科技手段识别团伙欺诈风险。

  二是巧施妙计,从信贷政策着手,细化网贷产品场景,控制单支产品规模,让团伙欺诈失去作案的性价比。

  三是大巧不工,增加线下核对环节,基本堵死团伙欺诈的可能。

  显然,对大型金融机构来说,当然要采取第一种应对方案,持续升级机构的反欺诈能力,和团伙欺诈“硬刚”。对中小金融机构,则可以选择第二种方案,通过控制单支产品的规模,防止团伙欺诈找上门来,从而控制机构在反欺诈上的成本投入,规避自身在反欺诈上的能力限制。至于第三种应对方案,则可以用于自营的小微类网贷产品上,通过合理的设置“线下审核”的环节,实现线下线上的融合,规避团伙欺诈风险。
相关阅读

本文网贷团伙欺诈的黑产链条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
看手机移动端,随时随地看 股票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