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频道: 行情 / 知识 / 新股 / 要闻 / 基金 /
 
8月26日,证监会官网同时发布36只基金产品的批文,加上前一晚批复的一只中证2000ETF,共计37只重磅产品集体获批。其中,包括行业翘首以盼的浮动费率基金、巨头“扎堆”竞争的中证2000ETF和一批信创ETF等。业内人士表示,浮动费率基金是在公募行业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积极探索。此外,日益完善的被动投资产品矩阵,为投资者把握市场机遇提供了工具,新基金发行将为市场带来更多增量资金。

浮动费率产品迎发展良机

此次获得批文的浮动费率基金包括3只与规模挂钩的浮动费率产品:华夏信兴回报混合型基金、富国核心优势混合型基金、招商精选企业混合型基金;8只与业绩挂钩的浮动费率产品:富国远见精选三年定开、招商远见回报三年定开、兴证全球可持续投资三年定开、南方前瞻共赢三年定开、银华惠享三年定开、汇添富积极优选三年定开、交银施罗德瑞元三年定开、大成至信回报三年定开;多只与持有时间挂钩的浮动费率产品:中欧时代共赢、工银瑞信远见共赢、博时惠泽、嘉实创新动力、易方达平衡视野、广发睿杰精选、华安远见慧选、华夏瑞益混合、景顺长城价值发现等。

2022年8月以来,多只与投资者持有时间挂钩的浮动费率产品上报。2023年7月8日,上述11只与规模挂钩和与业绩挂钩的浮动费率产品集体上报。

值得关注的是,7月8日,证监会发布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工作安排,其中就包括在坚持以固定费率产品为主的基础上,研究推出更多浮动费率产品试点,完善公募基金产品谱系,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

此前,证监会2022年4月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表示要研究推动管理人合理让利型产品发展。业内人士表示,在公募基金全面降费的大潮中,更多让利型基金有望涌现。

交银施罗德基金表示,浮动费率产品迎来发展良机,既为基金公司与持有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提供新的机制和实现形式,也有助于在投资端和负债端促成更加良性、长期的投资行为。同时,对于基金管理人的研究和投资实力是切实的考验,也是有效的促进。综合来看,是在公募行业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积极探索。以与业绩挂钩的浮动费率产品交银瑞元三年定开基金为例,按照基金业绩表现分档收取管理费,从投资者实际收益体验出发,费率水平双向浮动,在产品模式、管理人员、时机选择上均经过充分探讨论证。

中证2000ETF即将发售

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嘉实基金、广发基金、富国基金、国泰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博时基金、南方基金、汇添富基金十家公司上报的中证2000ETF获批。记者了解到,目前相关产品已进入募集准备阶段,预计新基金发售将很快开始。

中证2000指数于8月11日正式发布,当日,十家基金公司即迅速反应,集体上报中证2000ETF产品,这批产品材料在8月16日获证监会受理,不到半个月便正式获批。

信创ETF也集体获批。8月18日华夏基金、汇添富基金、华宝基金上报的中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ETF,易方达基金、富国基金、国泰基金、广发基金上报的国证信息技术创新主题ETF均在此次获批之列。

中证2000指数是从沪深市场中选取市值规模较小且流动性较好的2000只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与沪深300、中证500和中证1000指数共同构成中证规模指数系列,反映沪深市场小市值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

华夏基金表示,中证2000指数成长性较好,小盘风格非常鲜明,具备独特性和稀缺性。嘉实基金也表示,相较于其他主要宽基指数,中证2000指数成分股来自创业板的数量更多,来自主板的数量相对更少,超小盘风格突出,以中证2000为代表的小微盘股具有鲜明的配置价值。

被动投资产品矩阵日益完善

今年以来,创新型指数产品获批脚步加快。中证2000ETF从申报到获批用时不过两周,信创ETF从申报到获批用时更是仅有一周。此前,银华基金、博时基金、鹏华基金、国泰基金四家基金公司于8月10日递交关于科创100ETF的募集申请注册材料,在仅相隔10余天后,四只产品集体获批。

此前,沪深交易所发布《指数基金开发指引》新规,非宽基股票指数产品注册所需指数发布时间由6个月缩短为3个月,大大缩短指数产品开发所需要的周期,提高了创新效率。证监会关于活跃资本市场的一揽子政策举措中,表示将放宽指数基金注册条件,提升指数基金开发效率,鼓励基金管理人加大产品创新力度。

国泰基金认为,ETF产品获批速度加快,展现了监管机构活跃资本市场,加快投资端改革,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的改革正在加速推进。

在业内人士看来,日益完善的被动投资产品矩阵,为投资者把握相关市场机遇提供了工具。

广发基金指数投资部基金经理夏浩洋认为,这批产品的获批能够为市场带来更多增量资金,也为投资者提供了便捷的投资渠道。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相关阅读

本文三类浮动费率基金集体获批 市场将迎更多增量资金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
看手机移动端,随时随地看 股票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