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频道: 行情 / 知识 / 新股 / 要闻 / 基金 /

2024年3月15日(星期五)下午3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请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李超解释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政策,并回答记者提问。

  要点如下:

  实施“长牙带刺”监管、棱角分明,依法严惩行业机构和从业人员利益转移、非法融资等违法行为;

  通过投融资、财务顾问、跨境并购等专业服务,支持证券公司帮助中资企业“走出去”;

  加强管理者、高管、基金经理和投资者的利益约束机制,做好投资者服务和陪伴工作;

  抛弃明星基金经理现象,加强“平台型、团队制、一体化、多策略”投资研究体系建设;

  通过并购重组、组织创新等方式,适度拓宽优质机构资本空间,支持龙头机构做好做强;

  严厉惩治股票债券欺诈发行,加大对财务“洗澡”的打击力度;

  压实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的责任,增加公司内部人员报告欺诈的奖励金额;

  推进对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的司法解释,加强对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实施财务欺诈和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的刑事责任;

  在离婚、解散分立、解除一致行动关系等情况下,进一步明确大股东、董事、高管的减持规则,防止利用“身份”绕道而行;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严格执行破发、破净、分红不合格的规定;

  引导优质大市值上市公司中期分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支持上市公司按规定使用资本公积金弥补损失,进一步促进未分配利润为负的绩效公司的后续分红;

  压实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主要责任;

  积极推进优质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引导更多公司回购注销,增强稳定效果;

  鼓励上市公司全面利用各种工具提高对长期投资的吸引力;

  依法从严打击“伪市值管理”;

  上市后发现欺诈发行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可以追溯全链各环节的履职情况;

  综合考虑二级市场承受能力,实施新股发行逆周期调整;

  突出交易所审核的主要责任,密切关注拟上市企业上市前是否存在突击“清仓”股息;

  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的责任。

  详情如下:

  中国证监会:增加上市公司内部人员报告欺诈的奖励金额

  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加强审计委员会的反欺诈责任。推动上市公司建立绩效薪酬追索等内部问责机制。增加向公司内部人报告欺诈行为的奖励金额。坚决“一案双查”审计评估机构、并联立案,严厉处罚串通欺诈等违法案件,坚决执行暂停或禁止证券服务业务、吊销执业许可证、禁止从业人员等制度。审计评估机构向监管部门报告实践中发现的欺诈、侵占线索的,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中国证监会:引导行业机构充分利用专业优势 积极加强对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和资本市场的宣传解读

  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对证券公司和公共基金的监管,加快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建设的意见(试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引导行业机构充分利用专业优势,积极加强对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和资本市场的宣传解读。指导投资者沟通,建立长期媒体沟通机制,稳定投资者预期,增强投资者信心,重视并有效响应市场和投资者的关注。引导行业机构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践行普惠金融,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中国证监会:综合利用并购重组、司法重组、破产清算等措施,安全处置风险机构

  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对证券公司和公共基金的监管,加快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建设的意见(试行)。风险机构应及时、安全地处理。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政策、准确拆弹”的基本方针,把握权责、快速稳定、防灭关系,坚持市场化法治原则,综合运用并购重组、司法重组、破产清算等措施,加强对股东、实际控制人等责任主体的问责。

  

中国证监会:支持头部机构积极发挥非银行机构流动性传递的作用

  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对证券公司和公共基金的监管,加快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建设的意见(试行)。完善多层次流动性支持机制。压实行业机构和股东的主要责任。充分发挥行业基金和风险准备金在流动性支持和提高行业抗风险能力方面的作用。研究建立公募基金托管人信用机制,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支持头部机构在非银行机构流动性传导畅通中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证监会:建立健全覆盖国内外、国内外、线上线下所有业务的全景渗透监控系统

  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对证券公司和公共基金的监管,加快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建设的意见(试行)。加强风险监测和预防。贯彻早期风险识别、早期预警、早期暴露、早期处置的原则,建立健全覆盖国内外、国内外、线上线下业务的全景渗透监控体系,及时识别和有效控制风险机构和产品,及时对重点机构进行审慎监督和个人监督。加强跨市场、跨行业跨境风险识别。继续完善以净资本和流动性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完善正常的压力测试机制。完善具有硬约束风险的早期纠正机制。

  

中国证监会:根据市场情况,加强融资融券等业务的反周期调整

  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对证券公司和公共基金的监管,加快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建设的意见(试行)。提高监管能力的手段。全面加强对场外衍生品等重点业务的监管,加强对基础资产、资本流动和杠杆水平的看穿式监管。根据市场情况,加强对融资融券等业务的反周期调整。加强科技赋能,构建以机构监管信息系统为主体、各类机构肖像、现场检查小工具为辅助的智能监管系统。不断完善机构自治、股东管理、行业自律、行政监督、行业主管、司法处罚协调管理制度,加强与有关部委、地方党委、政府的信息共享与协调。

  

中国证监会:有序推进“基金互认”等跨境互联互通业务试点 探索试点跨境经纪业务

  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对证券公司和公共基金的监管,加快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建设的意见(试行)。有助于促进高水平开放。统筹开放安全,坚持“引进”与“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制度开放,支持国内有资质的外资机构设立机构。有序推进“基金互认”、“ETF互挂”、“跨境理财通”等跨境互联业务试点,研究探索跨境经纪业务试点。通过投融资、财务顾问、跨境并购等专业服务,支持证券公司帮助中资企业“走出去”

  

中国证监会:加强管理人员、高管、基金经理和投资者的利益约束机制 做好投资者服务和陪伴工作

  中国证监会就加强对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的监管,加快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建设发表意见(试行)。提高投资者的长期回报。督促行业组织加强服务理念,不断优化投资者服务,严格执行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有效提高投资者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保持公众对行业的信任和信心。以投资者长期回报为重点,完善基金投资管理、销售评估和评估机制。加强管理者、高管、基金经理和投资者的利益约束机制,做好投资者服务和陪伴工作。稳步推进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稳步降低行业综合费率水平。继续优化基金行业的销售生态,督促基金经理和销售机构加强反周期布局。

  

中国证监会:建立长期资本、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的良性机制

  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对证券公司和公共基金的监管,加快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建设的意见(试行)。提高服务中长期资金能力。构建长期资本、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的良性机制。加快引进各种中长期资金,积极推进和完善有利于中长期投资行为的评估和投资账户制度,支持行业机构推出更多符合中长期资本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继续推动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金、年金等专业养老投资管理团队的壮大,培育更多的耐心资本。提升上市公司的投资吸引力,营造长期基金“愿意来留住”的基本投资环境。

  

中国证监会:督促行业机构规范自己的交易行为 维护稳定健康的市场运行

  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共基金监管,加快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试行),督促行业机构规范交易行为,注重把握长期趋势,加强反周期布局,加强投资行为稳定,更好地发挥维护市场稳定健康运行的主要作用。加强证券公司的交易管理职责,提高不同类型投资者的交易公平性,维护正常的交易秩序。充分发挥证券公司主要交易渠道的综合优势,加强中长期资本进入市场的服务,有效控制客户的异常交易。充分发挥行业机构作为经纪人、交易员、专业机构投资者和财富经理的积极作用,维护和提高市场运作的内部稳定性。

  

中国证监会:深入开展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建设 坚决纠正拜金主义、奢侈享乐、急功近利、“炫富”等不良风气

  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对证券公司和公开发行基金的监管,加快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建设的意见(试行)》。本文从7个方面提出了25项政策措施,重点是纠正行业机构定位,促进功能发挥,提高专业服务能力和监管效率。纠正行业机构的定位。督促行业机构纠正经营理念,纠正定位偏差,把功能放在首位,更加注重客户的长期回报,认真履行信用义务。巩固合规风险控制的基础。完善利益冲突防范机制,严厉打击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侵犯机构和投资者利益的违法行为。加强行业机构合规风险控制建设,坚持“看不清管不住就不展业”。优化产业发展生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建设,坚决纠正拜金主义、奢侈享乐、急功近利、“炫富”等不良氛围。认真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和对廉洁员工的监督。与相关主管部门合作,不断完善行业机构薪酬管理制度。

  

中国证监会:审计注册人员和上市委员会成员故意或重大过失,违反廉政纪律 终身追究党纪政务责任

  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从源头上严格控制上市准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完善全链追溯问责机制和规则,对上市后发现欺诈发行等违法违规行为,追溯全链各环节履行职责。拟上市企业和中介机构违反规定的,依照《证券法》等规定严肃追究责任。注册人员和上市委员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违反廉政纪律的,终身追究党的纪律和政府责任。

  

中国证监会:研究将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管理纳入企业内外评价体系

  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其中提出要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提高投资价值。压实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主要责任。引导上市公司密切关注市场对公司价值的评价,积极提高投资者的回报能力和水平。制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南,明确统一的监管要求。要求上市公司建立提高投资价值的长期机制,明确具体措施,保持公司市值稳定。研究将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纳入企业内外评价体系,逐步完善相关指标的权重,发挥优质上市公司的风向标作用。

  

中国证监会:进一步严格审查未盈利企业 未盈利企业需要充分论证持续经营能力,披露预期盈利能力

  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从源头上严格控制上市准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坚持各板块的功能定位,主板突出行业代表性,反映稳定反馈投资者的能力;创业板更强调抗风险能力和增长要求,支持具有发展潜力的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科技创新委员会突出“硬技术”特点,加强科技创新属性要求;北京证券交易所继续提高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功能。一是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为导向,研究提高上市财务指标,优化板块定位规则,为市场提供更优质、更多样化的投资目标。二是进一步严格审查无利可图企业,要求无利可图企业充分论证可持续经营能力,披露预期盈利能力,逐一听取行业相关部门对科技创新属性的意见。

  

中国证监会:严厉打击长期系统欺诈和第三方合作欺诈 坚决打破造假“生态圈”

  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其中提出,要严肃整顿多发欺诈行为。严厉打击长期系统性欺诈和第三方合作欺诈,坚决打破欺诈的“生态系统”。严厉处罚股票债券发行欺诈行为。加大打击财务“洗澡”的力度。通过供应链金融、商业保理、票据交易、融资贸易、“空转”、“订单”等方式,依法惩治上市公司实施财务欺诈。

  

中国证监会:加强对拟上市企业股东的渗透监督 严厉打击非法持有、以异常价格入股、利益转移等行为

  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从源头上严格控制上市准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落实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规范和指导资本健康发展的要求,完善市场准入体系,有效防范风险,克服从现实到虚拟的趋势。一是充分发挥现代企业制度在规范资本运行中的作用,督促企业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合理确定募集资金的投资方向和规模,防止大股东资金占用和公司治理机制的空转。二是加强利益分配的普遍性,要求企业在上市前制定回报中小投资者的措施,如股息政策,并充分向市场披露。三是准确落实各领域的产业政策,实施政策执行要求的清单管理。四是加强对拟上市企业股东的渗透性监督,严厉打击非法持有、以异常价格突击股份、利益转移等行为,防止非法“致富”。

  

中国证监会:综合考虑二级市场的承载能力 实施新股发行逆周期调整

  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中国证监会机关要做好发行上市监管体系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工作,统筹部署监管力量,组织全链各环节严格监管,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一是综合考虑二级市场承受能力,实施新股发行逆周期调整。二是同时加强对拟上市企业的随机抽取和以问题为导向的现场检查,大大提高现场检查比例,形成充分发现、有效核实、严肃处置的监管链,有效制止财务欺诈。三是加强对审计项目的同步监督,规范对交易所审计工作的检查和评估,督促交易所严格控制审计准入。四是继续深化与各行业主管部门的对接合作,提高协同监督的质量和效率。推动地方政府重点提高拟上市企业质量,共同营造良好的发行上市环境。

  

中国证监会:力争5年左右 基本形成“教科书式”的监管模式和行业标准

  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对证券公司和公共基金的监管,加快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建设的意见(试行)。努力通过5年左右,基本形成“教科书”监管模式和行业标准、行业机构定位校正、功能更有效、业务理念更稳定、发展模式更密集、公司治理更健全、合规风险控制更自觉、行业生态持续优化,促进约10家高质量领导机构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到2035年,机构监管体系完善有效,行业机构治理水平全面提高,行业作为直接融资的“服务提供商”、资本市场“看门人”、充分发挥社会财富“管理者”的作用;形成2-3家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市场领先地位的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努力在战略能力、专业水平、公司治理、合规风险控制、人才团队、行业文化等方面处于国际前列。到本世纪中叶,全球领先的现代证券基金产业形成了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为中国现代化和金融强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中国证监会:对现场检查中撤回的企业进行“一查到底” 切实落实“申报即责”

  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充分发挥派出机构“桥头堡”的作用,丰富发行监督一线力量,扎实履行指导监督和现场检查职责。首先,指导和监督坚持时间和质量,注重板块定位、产业政策和“关键少数民族”的声誉,做好指导环节与审计登记环节的衔接,及时报告和处理疑问。二是现场检查要充分发挥书面审查的补充验证延伸作用,充分验证财务真实性,提前介入有重大疑问的探索检查,依法立案查处。对现场检查中撤回的企业进行“一查到底”,切实落实“申报即责”。

  

中国证监会:加强对重组上市的监管 进一步降低“壳”的价值

  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提高投资价值。积极并购市场,鼓励上市公司全面利用股份、现金、定向可转换债券等工具进行并购重组,注入优质资产。在市场化协商的基础上,引导交易各方合理确定交易价格。支持上市公司之间的吸收合并。优化重组“小额快速”审计机制,研究高质量大市值公司重组的快速审计。加强对重组上市的监管,进一步降低“壳”价值。

  

证监会:依法严厉打击“伪市值管理”

  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该意见提到,依法严厉打击“伪市值管理”。准确把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合法边界,加强信息披露与股价变动的联动监管。“零容忍”严厉打击以市值管理名义实施选择性或虚假信息披露、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违法行为的“虚假市值管理”。加强对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高管的预警教育和培训,督促严格遵守市场价值管理合规红线。

  

中国证监会:对股息采取强制约束措施 推动一年多次分红

  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提出对股息采取强有力的约束措施。要求上市公司制定积极稳定的现金分红政策,明确投资者预期。通过强制信息披露,限制控股股东减持,对多年未分红或股息支付率低的上市公司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以此类推加强监管约束。如果上市公司以现金为对价,以要约和集中竞价的方式回购股份并取消股份,则回购的取消金额应计入股息支付率。加强对异常分红行为的监督执法。推动一年多次分红。完善监管规则,进一步明确中期分红基准,消除对报表审计要求的理解差异。要求中期分红以最近一期经审计未分配利润为基准,合理考虑当期利润状况。简化中期股息审查程序,缩短实施周期,促进春节前未分配利润和当前业绩预分红的结合,增强投资者的收益感。引导优质大市值上市公司中期分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中国证监会:加强对拟上市企业客户、供应商、资本流动等方面的审计 把财务欺诈和欺诈发行放在发行审计中更加突出的位置

  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从源头上严格控制上市准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交易所应当坚持板块定位,严格执行审计标准,依法对申报项目作出明确判断。一是加强对拟上市企业客户、供应商、资本流动等方面的审计,防止财务欺诈、欺诈发行处于更突出的发行审计位置,及时按要求提交重大违法线索。二是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监督,提高审计查询的针对性,对信息披露质量有明显缺陷,严重影响审计的,依照规定终止审计。三是密切关注拟上市企业上市前是否存在突击“清仓”分红等情况,严防严查,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四是加强内部管理,加强对公共权力运行审计的监督,有效发挥质量控制和平衡的作用。五是优化发行承销制度,加强对新股发行查询定价配售各环节的监管,严格监管高定价超额募集,增强中小投资者的收益感。

  

中国证监会:建立中介机构正常滚动现场监督机制 原则上,三年一周期实现全覆盖

  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从源头上严格控制上市准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中介机构应从投资者的利益出发,完善内部决策和责任机制,以专业、勤奋和责任为基础,赞助机构应以投资为导向。首先,建立中介机构的正常滚动现场监督机制,监督检查发起人、律师、注册会计师的职责履行情况,原则上实现三年一周期的全面覆盖,重视责任调查和跟踪整改,坚决立案检查涉嫌违法违规行为。二是继续利用以上市公司质量为导向的发起人执业质量评价机制,根据评价结果实施分类监督,促进执业质量的提高。三是督促中介机构认真承担防止财务欺诈的责任,充分利用资金流量验证、客户供应商渗透验证、现场验证等方式,确保财务数据符合实际经营状况。

  

中国证监会:适度拓宽优质机构的资本空间 通过并购重组、组织创新等方式,支持头部机构做好做强

  中国证监会就加强对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的监管,加快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建设发表意见(试行)。督促实现高质量发展。引导行业机构坚持功能型、集约型、专业化、特色化的发展方向。督促行业机构专注于主营业务,优化供应,提高价值创造能力,形成适合各类投资者需求的多元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实施科技、绿色、包容性、养老金、数字金融等“五大文章”的战略布局。督促行业机构合规稳定经营,认真开展高资本消费业务,合理确定融资规模和时机,严格规范资金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坚持业务本源,稳步推进业务创新,确保组织结构设置、业务发展与合规风险控制水平和专业能力相匹配。适度拓宽优质机构的资本空间,支持领导机构通过并购、组织创新,鼓励中小机构差异化发展和特色管理,结合股东特点、区域优势、人才储备等资源禀赋和专业能力。

  

中国证监会:建立健全覆盖国内外、国内外、线上线下所有业务的全景渗透监控系统

  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对证券公司和公共基金的监管,加快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建设的意见(试行)。加强风险监测和预防。贯彻早期风险识别、早期预警、早期暴露、早期处置的原则,建立健全覆盖国内外、国内外、线上线下业务的全景渗透监控体系,及时识别和有效控制风险机构和产品,及时对重点机构进行审慎监督和个人监督。加强跨市场、跨行业跨境风险识别。继续完善以净资本和流动性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完善常态化压力试验机制。完善具有硬约束风险的早期纠正机制。

  

中国证监会:根据市场情况,加强融资融券等业务的反周期调整

  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对证券公司和公共基金的监管,加快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建设的意见(试行)。提高监管能力的手段。全面加强对场外衍生品等重点业务的监管,加强对基础资产、资本流动和杠杆水平的看穿式监管。根据市场情况,加强对融资融券等业务的反周期调整。加强科技赋能,构建以机构监管信息系统为主体、各类机构肖像、现场检查小工具为辅助的智能监管系统。不断完善机构自治、股东管理、行业自律、行政监督、行业主管、司法处罚协调管理制度,加强与有关部委、地方党委、政府的信息共享与协调。

  

证监会:加强公募基金投资研究核心能力建设 抛弃明星基金经理的现象

  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对证券公司和公共基金的监管,加快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建设的意见(试行)。提高专业能力。严格执行“申报责任”要求,建立健全负面执业清单和诚信档案管理制度,进一步压实投资银行“看门人”责任。督促证券公司完善投资银行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价值发现能力,加强项目筛选、估值定价、赞助承销能力建设。加强公开发行基金投资研究核心能力建设,完善投资研究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放弃明星基金经理现象,加强“平台、团队体系、综合、多战略”投资研究体系建设。督促提高行业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稳步开展市场化法治轨道上的业务创新。以主营业务为重点,有序设立专业子公司,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居民财富管理。加强行业机构产品和投资者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服务适应性。

相关阅读
  • ZTE突然发现当时的中兴通讯并不是美国人想搞垮的

    ZTE突然发现当时的中兴通讯并不是美国人想搞垮的

    说到ZTE,也许在许多人看来,它是当年中国最大的通信交换设备公司之一,曾经被美国人彻底摧毁。在各种人类形象中,该公司的通信设备与华为之间的差距并不是一家数量级的公司。事实上,作者几年来也有过这个想法。现在,这家公司...

    2024-03-13 09:46:38
  • 上午看涨,下午看跌,股市很正常,不要生市场的气

    上午看涨,下午看跌,股市很正常,不要生市场的气

    所以,在今天开盘之前,我对今天的算力股寄予厚望。然而,在今天的盘中,算力却变弱了,而英伟达昨晚可以说并不严重,据说我们这边的算力股应该衔接昨天的强势,继续上升是合理的,但事实是,算力股并没有延续昨天的强势,所以符合股票谚...

    2024-03-12 15:36:43
  • B100散热模式可升级为液体冷却

    B100散热模式可升级为液体冷却

    事件:黄透露英伟达下一代DGX AI系统将采用液冷技术升级到液冷是一个重要趋势:从功率的角度来看,A100服务器的最大功耗是6.5kw,实际功耗约5kw,H100服务器最大功耗约10kw。随着GPU芯片和人工智能服务器的进一步迭代升级,风...

    2024-03-13 15:41:49
  • 20240310 铜铝从更大的赔率走向赔率和胜率

    20240310 铜铝从更大的赔率走向赔率和胜率

    20240310 铜铝从更大的赔率走向赔率和胜率1、赔率:铜和铝赔率较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以中国和美国为首的全球工业经济处于周期底部。此外,金铜比的高周期证实了商品交易反映了谨慎的经济预期,并没有透支。2、弹性:近三年来,...

    2024-03-11 09:42:12
  • 农历新年前后,市场趋势明显强劲,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吴经

    农历新年前后,市场趋势明显强劲,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吴经

    现在每天都很慢,没有时间写市场情况。我一直在关注它,但似乎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变化,所以我懒得写它。今天,我将总结最近的市场情况。农历新年前后,市场趋势明显强劲,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吴经理上任。回顾过去几轮大熊市...

    2024-03-11 18:39:51

本文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对证券公司和公共基金的监管,加快一流投由壹米财经整理发布,欢迎转载收藏,转载请带上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壹米财经】发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
看手机移动端,随时随地看 股票 新闻